【电台之声】关于春季传染病,这些知识你应该了解……

日期:2023-02-16     

字号:

烟台春季天气多变,时暖时寒,人体内环境有时很难快速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一些季节性传染病也随之高发。2月16日下午,烟台市奇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刘元妮做客烟台交通广播(FM103)《相约健康——烟台市健康教育空中课堂》栏目,就春季传染病及相关预防措施等内容进行讲解。

一、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这类疾病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一般1-3天,最短者可几个小时,最长可达4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发病后一周内为传染期,发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及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由于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平均10天左右,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可延长至3-4周。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中,发病前2天-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以及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皮肤斑丘疹,发热3-4天后全身皮肤黏膜出现红色皮疹,一般从耳后、发际开始,自上而下渐及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一般2-3天皮疹遍及全身,出疹时体温更高,体温高达39-40℃,出疹3-5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伴有糠屑状脱屑及皮肤色素沉着。人群对麻疹普遍易感,尤其是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也可发生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比如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潜伏期一般14-16天,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发热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躯干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是本病的传染源,潜伏期平均18天左右,从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2周均有传染性,其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1-15岁儿童最多见(90%以上),易在幼儿和小学生(5-9岁)中流行。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一侧或双侧腮腺区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发展,重症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猩红热: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3天,患者和带菌者均可作为猩红热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及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潜伏期一般为1-2日,最短1天,最长7天。病人或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随着病情进展,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且皮肤黏膜可有瘀点、瘀斑表现。 

二、肠道传染病

春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诺如病毒感染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通常是由于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下去后引发的疾病。

其中,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泛、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引起爆发疫情。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化,主要通过摄入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物品和环境等感染。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后症状以呕吐为主,其次是腹泻、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症状,有的儿童甚至只有呕吐症状;成人以腹泻为主,其次是呕吐等症状。诺如病毒感染后潜伏期短,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病程一般呈自限性,持续1-3天即可痊愈,重症者可出现脱水症状而死亡,但经对症治疗可加速康复。

三、虫媒传染病

春季可能的虫媒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老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蜱虫叮咬引起的。这两种疾病临床上起病急,重症比例高,需要引起重视,加强防范。

四、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

首先,遵循传染病基本的预防措施:

1.注意生活规律、适当锻炼:保持充分的睡眠与休息,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2.营养均衡、多饮水:日常饮食注意鱼、肉、蛋、奶等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多饮水,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其次,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有效地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等要佩戴好口罩。

勤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凉:季节变换时,合理增减衣物,避免骤减衣物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勤洗手:接触外界污染环境或物品后应勤洗手,不要用脏手触摸眼、口、鼻等部位。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2.针对肠道传染病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瓜果、蔬菜要清洗干净,贝壳类海产品应煮熟。此外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 对于虫媒传染病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播媒介:

防鼠灭鼠,春游至野外环境时穿长衣裤、应用驱虫剂等防蜱虫叮咬。

4、早发现早治疗:

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