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参加人员:王殿玲老师和罗山初中全体数学老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主题: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直观形象的核心素养
中心发言人:杨菊芬老师
一、活动讨论
1. 全体数学老师听朱琪琪老师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是本章起始课,也是初中几何学习的起始课。朱老师简单介绍本章知识点后,出示生活中的一组立体图形。再到小明同学的书桌,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立体图形,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分解为数学中的根本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猜想等活动,逐步建立空间观念。讲课结束后,教师全员评课,每位老师评价朱老师课的优缺点。
2. 老师们指出这节课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观察老师手中的教具、学生自己的学具或学生自制的模型,再找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答案。这种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一一观察实物或学生看书、计算、画图、独立思考、猜想小组讨论交流一一让一个小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补充说明一一 师生交流总结——拓展应用的模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3. 教科研中心王殿玲老师作总结性发言,王老师指出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完成由立体图形到视图,再由视图想到立体图形的复杂过程。这对于刚刚接触几何的初一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较大的挑战。顺利地完成教学,对今后学习兴趣、信心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王老师指出,数学老师一定要仔细研读新课标,深挖教材,把教材的意图揣摩透了,要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遵从学生已有的经验,要引导师生对话,不要照本宣科,充分利用功能教具、学具、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例如小明的课桌改成老师的课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真正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要舍得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我们认真听取了王殿玲老师针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每位数学教师都认识到,上课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活动成果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今后的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长为一支胜任新课程教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将新理念、新精神转化为教学实践,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四、 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