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区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素养展示暨劳动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 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好劳动周”“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教育。劳动素养是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劳动教育而逐步形成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等要素凝结而成的整体状态,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职业劳动和社会参与活动中得到体现。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劳动观念,二是劳动能力,三是劳动精神,四是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劳动周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劳动素养风采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劳动习惯。通过开展劳动周系列活动,建立劳动素养考核激励机制,以评促教,不断探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活动主题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四、活动时间
2021年11月15日至2021年11月21日
五、活动原则
1.适切+实践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科学性、适切性;遵循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在出力流汗中培养劳动品质、体认劳动精神,体现实践性。
2.基础+特色
在活动内容上,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以教室清洁、校园清洁、校内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活动,又要根据学校的资源优势,结合学校实际,传统手工艺制作、烘焙烹饪、岗位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活动。
3.共建+共享
积极拓展劳动空间,构建家校协同的全员育人格局,与家长达成共识、明确目标,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 布置家务劳动任务,鼓励参加社会劳动,推动劳动周活动在 家校同步实施。加强劳动周系列活动的宣传,积极推广活动 典型经验。
4.过程+多元
在评价方面,开展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写实记录和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等他评方式。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体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六、活动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校长、副校长
2.工作小组
组长:副校长
副组长:政教处主任、教务处主任、综合实践教研组长
成 员:六、七年级班主任、副班主任、劳动与综合实践老师
七、活动开展的内容与形式
为了响应和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精神,也体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因校制宜,本次劳动素养展示暨劳动周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1.开展1次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
时间:11月15日早上(周一升旗仪式暨启动仪式)
地点:大操场;如遇恶劣天气,将采用西多媒体直播、教室观看直播的形式进行。
流程:劳模家长代表发言、学生学生国旗下讲话、李校长或于校长宣布劳动周开幕
2.召开1次劳动教育主题班会。
各年级围绕学校劳动周活动主题,精心设计主题班会。通过阅读歌颂劳动的古诗,观看劳模视频、开展主题演讲以及分享劳动小故事或感悟等形式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领悟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时间:11月15日下午班会课
要求:各级部统一制作课件,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政教处跟进、拍摄活动照片,宣传组做好宣传活动
3.每天坚持做1项家庭劳动。
时间:11月15日至21日 地点:家中
要求:家庭劳动实践本周平均每天不少于0.5 小时
(1)开展我为父母减负活动,每天做至少1项家务劳动,学习家务劳动技能,如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养成自觉承担家务劳动的习惯。
建议:内容可参照家庭劳动教育清单进行,使用劳动与综合实践档案袋进行材料提交,家长进行评价。
(2)周末为亲手为家人做1顿饭,制作菜谱、购买食材、菜品制作、家人评价、个人总结,制作美篇。
建议:用文字书写,邀请家长用镜头记录,用照片见证。
4.开展1次校园劳动日活动。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劳动实践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日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劳动日的劳动主要为校内劳动,包括校园生活类(物品维护、卫生清洁、归纳整理、餐厅清理、垃圾分类)、生产劳动类(种植收获、校园园艺)和创新制作类(工艺劳动、厨艺劳动、科技创造),详见附表。
年级:初二或初一 时间:周三或周四第7-8节
注意事项:
(1)教师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2)课程开设前,授课教师制作教学设计,室内课老师要制作课件或演示视频;
(3)室外课老师教学时1位老师进行劳动技能的示范讲解,另1位老师负责劳动过程的照片与视频记录;
(4)课程结束前15-20分钟,要对学生的劳动感受进行采访和视频记录;
(5)每小类课程由1名老师进行资料汇总和新闻宣传;
(6)劳动工作小组会制作调查问卷,对课程效果进行问卷评价,以此作为2022年市劳动教育优质课推选的重要依据。
5.举办1次劳动成果展示活动。
学校向各班级征集劳动成果,从中遴选出一批有特色、易推广的劳动成果,以推送系列宣传推文和短视频、开展现场展示活动等形式,搭建学生展示劳动技能的平台,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
6.开展1次劳动文化宣传活动。
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7.开展1次劳动社会服务活动。
时间:11月20日至21日 地点:自定
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开展1次校外劳动实践,可以是志愿服务、可以是社区劳动、可以是职业体验,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八、活动总结与评价
1.学校利用11月22日周一升旗仪式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2.班级利用11月22日班会对班级同学劳动周情况进行总结表彰。
3.评选1批“劳动之星、校园劳动小达人”。通过班级推荐、年级考察、学校审核等方式,将一批积极参与各类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学生评选为“劳动之星、校园劳动小达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
4.政教处将及时对班级最美卫生角、最整洁教室、星级卫生间进行等级评选,按等级给予班级加分;对参与最佳卫生角、教室、卫生间劳动的学生进行表彰。
5.寒假对本学期劳动教育先进个人进行评选,开学典礼予以颁奖。
九、活动宣传
学校成立专门宣传组,在学校宣传组的指导帮助下,对本次活动进行系列报道,并及时将新闻推动到省市区级新闻平台,办公室负责联系电视台,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