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警报告
学校一旦发生火险,应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扑救。如果火势失控,要指派专人向119、110报警,并告知发生火灾的位置、燃烧物种类、被困人员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工作报告。
二、应对措施
(1)第一个发现起火的人也就是火灾现场第一目击者,如果是教职员工,要立即采取措施,扑灭初起火灾。如果是学生,要立即大声呼喊,或者报告附近的老师,由接到火灾信息的教职员工进行灭火,并拨打119,报告学校领导报告。
(2)听到火警后学校领导(或带班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现场指挥工作。全校教职员工接到报警后,迅速到达现场按各组分工情况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履行职责,开展工作,重点做好扑灭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组织物资疏散等工作。
(3)扑灭初起火灾。初起火灾最易扑灭,在消防人员未到前,现场指挥组人员应该组织学校教职员工,依托学校现有条件努力扑灭初起火灾,或者尽力控制住火势的发展,降低损失,等待消防人员来进行专业救援。
①着火点附近的教职员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立即根据火势情况、着火的物质和类型,使用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毯等进行灭火。
②应急抢险组要立即组织人员到着火点参与灭火工作,根据不同的着火原因,可采取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火灾现场指挥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组织人员将着火点附近的所有灭火器都集中过来,集中使用对准火点,尽量抓住战机把火消灭,或控制住火势的发展。
③当火势无法控制且可能威胁在场人员的安全时,现场指挥人员要果断决定放弃自救,命令所有人员撤离火场。撤离时离火场最近的人员首先撤离,其余人员依次疏散。
(4)组织人员疏散。救人是第一原则,着火点附近的教室、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等师生聚集场所的教师或工作人员要立即组织师生按照平时演练的路线,快速有序地疏散到操场。就寝时发生火灾,宿舍管理人员要迅速打开所有通道出口。
①火灾时,由于有烟气,能见度差,现场指挥人员应保持镇静,稳定好人员情绪,维护好现场秩序,组织有序疏散,防止惊慌造成挤伤、踩伤等事故。
②疏散撤离时,要采用低姿势行走,有条件的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火势较大时可用湿毯子披围在身上从烟火中冲过去。
③火势较大确实无法逃生时,可躲避到阳台、平台或关闭房门用湿毛巾堵塞门缝防止烟火进入,并用水浇湿房门,等待救护人员到来。
④火灾时,一旦人体身上着火,应尽快地把衣服撕碎扔掉,也可就地倒下打滚,把身上的火焰压灭, 切记不能奔跑。如旁边有水,立即用水浇洒全身,或用湿毯子等扑灭火焰。
⑤各班级疏散到操场后,要及时清点人数,向现场指挥组报告。
⑥警戒疏散组在协助着火点附近师生疏散撤离后,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指派专人断后清场,并确认人员全部撤出。随后警戒疏散组要在周围进行警戒,维持现场秩序,不能让任何学生再靠近火灾现场或返回火灾现场。
(5)组织物资疏散。火场上的物资疏散,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防止火势蔓延和扩大。疏散出来的物品要存放到安全地点,指派专人看管,以防万一。
①首先疏散的物资是那些可能扩大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物资。例如起火点附近的液化气罐、化学实验室易爆和有毒物品,以及堵塞通道使灭火行动受阻的物资。
② 疏散性质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例如机密文件、档案资料、高级仪器、珍贵文物以及价值贵重的物资。
(6)学校要指派专人迎候消防员,并告知火灾位置、燃烧物种类、被困人员情况等。指派专人切断电源、气源,关闭供油设备。如果火灾发生在夜间,应坚持到人员全部撤离以后再切断电源为宜。
(7)如有人员受伤,医疗救护组要马上实施常规救助,并立即拨打120,请求医院派专业力量进行救治。同时应立即通知受伤人员的家长(家属),通报相关情况,做好安抚工作。
三、善后工作
(1)保护现场,配合消防、行政部门开展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整改方案,追查责任。
(3)每天和受伤人员的家长(家属),了解病情治理进展情况,做好抚慰工作。学校要配合家长做好治疗、康复、医疗费和保险赔付等问题。
(4)尽快组织力量修缮过火房间,重新配置教学设备。
(5)恢复教育教学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