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庙后中学2021-2022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2-09-15     

字号:

学校劳动课时安排:1节/周

7

校内外劳动基地简况:

目前,学校建有两处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本别位于在校园东西两侧,命名为“百果园”和“蔬菜、作物园”,百果园面积为375平方米,栽种苹果、蜜桃、核桃、板栗、石榴、大樱桃等果树,共计20余棵,是学生开展“果树管理”劳动实践的基地。蔬菜、作物园面积为125平方米,根据季节特点,种植大葱、西红柿、茄子、花生、甘薯等作物,是学生开展“蔬菜、庄稼种植”专题劳动实践的基地。学校还主动联系当地的企业负责人,积极进行校企联合,开辟社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进行校外考查实践。目前,共设立了两处校外实践基地,分别位于丰卓大樱桃基地和栖霞华盛滑石粉公司。

劳动清单:

初中(6-9年级)

一、家庭劳动

1.自己洗头、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2.自己刷鞋

3.整理衣橱,保持个人衣着整洁

4.每月洗一次枕巾、床单

5.每月整理一次厨房调味品

6.每月完成一次洗衣、晾晒、收纳

7.做一周家庭记账员

8.每月独立为家人做一次三菜一汤一饭的正餐

9.每月清理一次洗手间

二、学校劳动

10.合作完成班级值周及卫生区的清扫任务

11.冬季每逢下雪后及时清扫校园积雪

12.每月参与1—2次餐厅帮厨

三、社会劳动

13. 参与一次义工服务,如慰问老人、环保等活动

14. 进行一次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职业体验

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导,紧紧围绕“常规为本,课改引路,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改革为动力,细化、内化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课堂教学

我校的课堂教学主要围绕“三个突出”、“四个并重”来展开。“三个突出”:突出“精讲多练”、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学法指导”;“四个并重”: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会学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并重。

1.常规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围绕常规课堂的提质增效,从狠抓课堂质量入手,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求教师少讲精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推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听评课及领导干部的推门听课活动,提升课堂实效;注重集体备课,增强集体备课的真实性、实效性。依据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通过开展研磨课、示范课等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强化备课环节;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材研究,引导教师把握标准、吃透教材,有效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2.改革课堂:立足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研究完善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能力为重点,强化与教育先进地区的联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让我校的课堂改革取得实效;结合新型授课模式和手段,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探索,切实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3.特色课堂:(1)结合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和目前青少年心理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化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每名学生端正思想,明确目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名师培养”活动,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以教学大比武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及授课水平。(2)依据《关于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成立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制定庙后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切实开展符合我校实际的劳动教育课。

4.管理课堂:(1)为强化课堂管理,提升课堂效率,依据不同课型把课堂进行分类,依据不同课型把课堂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大类,任课教师依据不用的课程类型进行备课、授课。(2)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课堂,依据教导处人员特点,采取分学科管理课堂的方式,共分语文、数学、英语、物化政、史地生信息五大类,强化课堂监管,提高课堂实效。(3)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尤其是音、体、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传统文化等课程,严格按照规定的课节数上课,不允许挪作他用。

要求分管领导依据学科及课型特点,适时安排好听评课活动,要求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起参与,共同提高,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

(二)教学常规

1.制度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教学常规的所有制度进行逐一审核,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完善;对《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进行完善、补充;制定数字化班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继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2.制度落实:本学年我校将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把作业的检查与批改、随堂及单元检测作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点。突出集体备课,强化二次备课,坚持每月一检查,随时随机开展推门听课,改变部分教师备课时的照搬照抄现象,让教师真正研究教材、熟悉教材,改变部分教师课堂的随意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考核评价:围绕“以备明教、以评促教、以批促教”的原则,重点考核评价教师的备课与批改,尤其是随堂检测及单元检测的批阅及记录、反馈情况,依据现有的相关章程制度,把检查的结果量化到分计入教师年度常规考核。

(三)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本学年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教学常规、和质量检测三方面展开。依据不同方面开展不同的评价方式,最后将评价的结果和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和教师本人,让教师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主题活动

1.通过开展“中小学阅读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书明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2.开展英语口语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3.联合团委党支部开展学党史、明未来活动,加强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治理解。

4.为强化学生的环保理念,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节水环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5.贯彻劳动教育理念,开展“敬老•爱老”“农事季节我帮忙”等劳动主题教育。

(五)校本教研

1.教研活动。本学年我校仍然强化“以研促学,教研相长”的工作思路,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为宗旨,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扎实有序地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朝着“有特色、有品位、有创新、有活力”的方向不断迈进。

2.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学校教科研的基本单位,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研氛围,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结合我校部分学科人数较少的现状,对教研组进行优化组合。此外完善教研制度,加大对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督导检查,确保教研不走过场,真正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3.教研管理。本学年我校将把教研活动的检查落实情况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建立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师四级阶梯式监管体系,通过逐级管理,层层落实,真正让教研取得实效。

4.教研评价。为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强化教研组工作的计划意识、责任意识、科研意识,建立并完善教研组考核评价细则,从教研计划及学期末教研总结的拟定,到教研活动的开展落实情况,从教学常规检查到优质课的评选,从专题研讨到教科研成果,逐一进行量化评价,最后计入教师年度考核。

5.重视音、体、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传统文化等学科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以上学科老师们的授课水平。

(六)队伍建设

建设好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目前我校教师队伍梯度层次不够合理,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队伍较薄弱,教师学历层次有待提高,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采取适当的奖惩办法,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认真总结,确保建立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理念新的教师队伍。

1.强化理论学习,购买、订阅专业书籍,增强广大教师的新课程理念。

2.开展名师培养计划,通过校内优质课及栖霞市、烟台市优质课选拔活动,选拔出学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活动,延续上学期的青年教师交流会、青年教师听评课、青年教师大比武等活动,争取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青年教师队伍。

4.结合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聘请一名烟台名校长及烟台名师到我校开展专题讲座,开拓教师视野,提高专业水平。

教学设计(抽样):

学校劳动课教案

课题

走进养殖的世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1

时间

第    周

项目方

案策划

目标

了解养殖的分类

难重点

探究养殖的分类

劳动

知识

学习

劳动探究

探究养殖的分类

工具材料

PPT

知识技能

学习了解养殖的分类

技能

方法

讲解

一、导入新课: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圈养并驯化了一些野生动物〔如鸡、鸭、兔、猪、牛、马等),从而获得了更丰富的食物(蛋、奶、肉),以及辅助的劳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有规模的养殖业。这种有规模的养殖活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也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养殖的世界,见识现代养殖体系,体验养殖的辛苦与乐趣吧。

二、新授:养殖的分类

1、什么是养殖?其作用是什么?

养殖是指为了获取各种畜禽产品面进行的动物饲养活动。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不仅为纺织、食品、制药等工业提供了原料,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肉、蛋、奶等丰富食品,还为农业提供了役畜和粪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养殖的分类:

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家畜养殖和家禽养殖主要包括猪、牛、羊、马、驴、骆驼、兔、鸡、鸭、鹅、鸽、鹤鹑等的养殖。

水产养殖主要包括鱼类、贝类、虾类、蟹类等的养殖。

特种养殖是指经依法许可人工繁育、并经依法许可食用且检验检疫合格(即不会对人类构成致病威胁)的野生动物的规模养殖,如野兔、野猪、野鸡、娱蚣、蟾蜍等。

如今,除了以生产为目的的养殖,人们养殖的目的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饲养宠物,以缓解压力:饲养金鱼,以观赏怡情。

三、学生给你熟悉的动物进行分类

四、总结:养殖的学问很大,我们下节继续探究。

练习

实践

操作

一、同桌之间对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进行分类:

二、小组合作完成如何养小鸡?请设计可行的设计方案。

总结

反思

交流

生活中的小动物很常见,但谈到养殖很多同学不知道应怎么做,只能够做到喂食,其他的就没有尝试过。









学校劳动课教案

课题

走进养殖的世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2

时间

第    周

项目方

案策划

目标

了解养殖的方式

难重点

探究养殖的方式

劳动

知识

学习

劳动探究

探究养殖的方式

工具材料

PPT

知识技能

学习了解养殖的方式

技能

方法

讲解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养殖的世界,见识现代养殖体系,体验养殖的辛苦与乐趣吧,一起来学习---养殖的方式。

二、新授:养殖的方式

(一)家畜和家禽的养殖方式

家畜和家禽的养殖方式可分为圈养、放养、半放养等。圈养有一家一户的简单圈养和规划式的集中圈养。家禽(如鸡、鸭、鹅等)的放养方式较多,常见的有庭院式放养,林地、荒地、水域放养,以及与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放养。

(二)水产动物的养殖方式

水产养殖按养殖水域可分为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按养殖方式可分为静水养殖、流水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按管理方式可分为精养、粗养、单养和混养。

(三)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指在一定的养殖空间或区域内同时养殖多种生物,通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使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同时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生态养殖把养殖业与种植业、林业、渔业等多种生产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循环利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杆等“废弃物”,整个过程无废物产生,是一种绿色的养殖模式。

三、知识链接:

(1)流水养殖:在流动的水体中高密度养殖水产动物的一种方式,即在专门设计的养殖池中,人工控制水质、水温、光照,充分保证饲料和溶解氧的供应,增加放养密度,缩短养殖周期,从而提高单位产量.

(2)网箱养殖:将网箱放置于湖泊、水库、河道、海湾等水域从事高密度养殖水产动物的一种方式,使用网箱不占用土地,水流畅通,溶氧量高,可以密养,单位产量较高。

(3)工厂化养殖:采用全人工控制集约化(即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养殖水产动物的一种方式,即在建设专用养殖池的基础上,设置水质净化及拉温、增氧、水质调节等装置,从而提高单位产量.

(4)精养:高密度养殖某个单一品种的一种方式.

三、探究生物上学过的“桑一蚕一鱼塘”生态养殖

四、总结:养殖的学问很大,我们下节继续探究。

练习

实践

操作

探究了解:

“桑一蚕一鱼塘”生态养殖

较早出现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是“桑一蚕一鱼塘”。在这种养殖模式中,蚕内粪便(即蚕沙)可以作为鱼的饵料,鱼塘最底部的塘泥为桑树供应有机肥料,哀树上生长的桑叶作为食料供给家蚕,以此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结

反思

交流

养殖的学问很多,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探讨学习。









学校劳动课教案

课题

走进养殖的世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3

时间

第    周

项目方

案策划

目标

了解养殖的要点

难重点

探究养殖的要点

劳动

知识

学习

劳动探究

探究养殖的要点

工具材料

PPT

知识技能

学习了解养殖的要点

技能

方法

讲解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养殖的分类与养殖的方式,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养殖的世界,见识现代养殖体系,体验养殖的辛苦与乐趣吧,一起来学习---养殖要点。

二、新授:养殖要点

(一)准备养殖饲料

饲料是指用于饲养动物的食物的总称。它是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养殖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按来源分,饲料可分为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三类。通常,矿物质饲料仅作为补充。植物性饲料又可分为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和精饲料等。国际上根据饲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分成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八大类。

养殖动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备养殖饲料,即根据所养殖动物的品种、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选取、配比饲料,以满足所养殖动物的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二)进行养殖管理

做好养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所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保证其生长速度及肉质品质。

家庭散养及小规模集中养殖的管理要点主要包括:①做好卫生工作:②做好饲料与饮水供应:③做好防热、防寒、防噪音等工作;④做好防病防疫工作。

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通常需要一套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的专业化饲养。在一般情况下,非饲养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养殖区,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养殖区时,应更衣换鞋,进行淋浴、消毒,同时做到一切工作严格遵循养殖场的管理制度。

三、拓展:饲料的分类

(1)青绿饲料:简称“青料”,是青绿新鲜的植物性饲料,包括牧草、野草、叶菜、野菜、作物茎叶和水生植物等.青料适口性强,容易消化,是营养全面、来源极广的一类饲料。

(2)青贮饲料:简称“青贮料”,指用青贮法(将新鲜的青绿饲料切短装入密封容器中进行发酵)调制成的饲料。品质良好的青贮料,色呈黄绿,气味酸香,质地柔软,易消化,是家畜冬季优良的饲料。

(3)粗饲料:草食家畜的主要饲料,以秸肝、干草为主。

(3)精饲料:简称“精料”,亦称“精料补充料”,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类混合饲料,精饲料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及添加剂组成,粗纤维含量少,可消化营养物质多,除草食动物所采食的青饲料、粗饲料和青贮饲料外,给予适量的精料补充料,可全面满足所喂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

(4)能量饲料:包括谷实类、谷实类加工副产品和块根、块茎类饲料.

四、总结: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我们还要继续探究研制的有关链接。

练习

实践

操作

探究:

你家里都养了哪些小动物?都是怎样饲养的呢?饲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

总结

反思

交流

养殖的学问很多,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探讨学习。









成长档案:

11

12

11

15

141613

学校成果展:

     

                                                    

31

32

33

劳动周方案:

为加强我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劳动中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精神和形成劳动习惯、初步技能,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劳动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组织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劳动周活动的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学校常态化、课程化、科学化的劳动教育。

组  长:分管政教处副校长

副组长:政教处主任、教导处主任、总务处主任

成  员: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主题

劳动助成长,少年最闪亮

三、活动时间

每年 5月第一周为我校的“劳动周”

四、参与对象:全校学生

五、工作措施

1.开展一次劳动主题教育

积极开展劳动周启动仪式、主题晨会、主题班会、劳动故事会、家长会等活动,通过仪式教育、国旗下演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劳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继承与弘扬劳动主旋律。

2.开展一次校园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劳动实践、劳动基地实践、校园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通过班容班貌美化、寝室内务整理、劳动基地除草种植、校园文明劝导等形式,让学生主动于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氛围。

3.开展一次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美食烹饪、洗碗洗衣、家居美化清洁、家居花草种植、家居物品维修、制作贺卡或手工艺品等形式,一起与父母共筑温馨之家,弘扬勤劳传统美德。

4.开展一次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田间劳作、工业生产、劳动研学、职业体验等活动,通过社区(街道)、养老院、商场、工厂、农耕园等社会资源,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不同的岗位,感知劳动的不易,努力践行劳动精神。

5.开展一场劳动技能比拼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通过日常生活技能比赛、劳动知识竞赛、劳动征文大赛等线下比赛和家务整理、洗涤缝补、变废为宝等线上视频作品赛,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比拼劳动成果,使劳动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扎根。

6.开展一次劳动成果展示活动

积极开展学生劳动成果展示活动。通过晨会、学校网络平台、电子屏幕、展示区、展示课等形式,利用照片、视频、作品等素材,全面展示学生劳动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学生人人热爱劳动,人人参与劳动、人人享受劳动的新景象。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深入开展

各年级、各班按照学校要求,依据学生年段特点,有序、安全地开展劳动周活动,精心设计劳动周活动计划,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2.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结合我校实际,发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宣传在劳动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选取育人效果好、显示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典型做法,征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之后的劳动日记、实践成果、创意作品等,进行集中展示,形成劳动周教育成果,打造学校劳动周活动品牌。开展劳动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