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莱州市实验小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2-09-14     

字号:

2022年学校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市教育和体育局重点工作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务实、行动、创新”为主题,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育质量,持续丰富实验小学“心教育”工作体系,培育崇德明智、笃行向善好少年,建设“有人性、有

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

一、加强队伍建设

1.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继续实施全员基本素养提升行动,抓好“两笔一话”基本功和信息技术2.0工程的学习培训,通过开展基本功比赛、学科知识竞赛和全员教学大比武等活动,夯实教师基本素养。完善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通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跨学科跨级部大教研等活动,提升教研组工作有效性,打造一支专业化、能战斗的研究团队。实行“1+1”培养策略,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自己任教学科的基础上再进行一门学科的研究,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学科共同体,力争每门学科都有比较专业的研究梯队。发挥名师作用,通过开展“心悦读、新力量”线上线下培训、每月讲坛、师徒结对、影子培训工程、读写研思行活动等方式,辐射带动更多教师快速成长为地市级骨干教师。

2.争做幸福教师。完善幸福教师课程体系。自修课程:指导教师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个人专业成长。专修课程:根据个人特长学校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团队课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做幸福教师”系列学习活动。团队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组织新、老教师座谈会,组织教师校外实践活动,召开迎新年联欢会,提高幸福指数,提升心灵品质。

二、提升教育质量

1.完善德智少年课程体系。围绕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德智少年“六有六会”具体目标,完善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课程”为主体的德智少年课程体系,丰厚“德智少年”实施载体,用好“德智少年”评价手册,让学校的育人目标、精神文化、管理体系等更加清晰完善。

2.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坚持五育并举,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通过开展调查座谈、日常督查、推门听课等方式,落实“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程开设质量。加强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和实践劳动等学科的研究,发挥其综合育人的功能,推进课程实施向纵深发展。严禁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校园,净化校园环境。

3.加强音体美教学。严格落实音体美课程刚性化管理。加强音体美教学研究,组织课堂教学大比武、青年教师赛课等活动,做好艺术测评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赛促练,组织班班唱、才艺比赛、艺术月展演、春季田径运动会、阳光体育运动会、“奔跑吧少年”周三比赛日、跳绳踢毽、围棋象棋等比赛活动,提升学生艺术体育素养。做好近视防控工作,探讨科学防控的方法,将近视防控纳入课堂教学评价。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推进“1+1+N”体育教学工程,采用学生自主申报特长项目、学校组织考核的方式,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抓好以柔韧操、力量操、篮球操为主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形成具有实小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以“常规一体化”研究为抓手,实施“备课—上课—作业—检测”链条化研究与实践,将教学目标达成这一核心点贯穿备课、上课、作业、检测,做到真备、实上、精练、有效测。抓好单元质量检测、专项能力抽测、期末质量检测。完善年级统一研究、布置、督查作业的管理制度,严控课外作业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探讨学科特色作业。修改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办法,通过定时检查、即时抽查、现场观摩等方式,加大教学常规落实力度,将备上不符、违规占课吃课等行为纳入师德评价,情况严重的取消当年度评先选优资格。

5.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围绕“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思路,深化“效率课堂”的研究和实践。以课型研究为重点,分学科探究不同课型教学模式:语文重点研究基于语文要素和核心素养关照下的习字课、习读课、习文课、综合课;数学重点研究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英语重点研究阅读课、复习课、自然拼读课;综合学科以新授课为主。实行集体教研制,每周集体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教师、定包组领导,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研讨,推进课型研究走向深入。精心组织教学大比武、课程资源评选、优质课评选、技能比赛等,打造课堂教学精品,丰富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

6.加强教育科研引领。做新、做实省、地级“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家乡文化的‘寻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利用口语100智慧空间,提升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智德文法’课堂建构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文化育人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开展好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通过专题研讨、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等方式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实施过程等进行专项培训。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开展小课题培训和展示活动,做到人人都有小课题,人人会做小课题。加强“德融数理”教学模式在各学科的应用研究。探讨“六有六会”核心素养培育机制,编制“实小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手册”(包括80首必背古诗词,80个必讲成语故事,会写300个成语;会讲25个益智故事,会做125道趣味数学题、60个科学小实验,会说118句英语口语),并将以上内容按比例纳入教学评价,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7.打造课程品牌活动。一是做好、做精国学经典诵读、趣味数学(含益智课程)、趣味英语、柔韧操(力量操)、篮球操、童真童趣寒暑假等特色课程,重点培育书法、科技、机器人、创客、合唱、舞蹈、话剧、茶艺、厨艺、象棋、围棋、太极、乒乓球、轮滑等社团活动课程,组织汉语文化节、趣味数学节、科技创新节、快乐艺术节等进行集中展示。二是落实《莱州市实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编制《莱州市实验小学劳动项目指导手册》,挂牌校外劳动基地,组织好每月17号“一起劳动日”活动;组织劳动课评选活动;开辟校内劳动角,开列每日劳动清单;继续组织“我与蚕宝宝共成长”活动、“七颗种子”活动,做好活动指导,深入挖掘教育意义,并加强对过程性资源的收集整理;围绕“寻根”家乡文化主题筹划级部研学旅行及多彩校园实践活动日等活动。三是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基础,将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活动等进行整合,构建“综合思政”课程,探索四元思想指导下的综合思政教学模式,力求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思政课程体系”。

8.加强校际间交流。发挥实验小学发展共同体的作用,开展校园文化、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学管理、德育少先队等研讨观摩活动,各联盟校轮流主持,展示优势,取长补短,实现联盟学校共享、共进、共赢。加强与外县市区优质学校的校际间交流,通过观摩研讨、经验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学习其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学校内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