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赤山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教学计划

日期:2022-09-01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体局提出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新的教学方式和学法指导为突破口,遵循教体局提出的“规范管理、全面提高、狠抓质量、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我校将继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进步。

二、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各学科2022版《新课程标准》及各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课程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求真务实,在扎实抓好教师、学生、教育教学三大管理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教育教学新思路,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营造教育教学发展新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及教研组的专业发展,全面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1.规范制度,细化管理,抓好常规教学。

细化各项教学常规,完成方案修改,各级部在教学管理中严格贯彻落实阶段推进机制;加大力度开展推门听、评课活动,努力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实效化、科学化,不断提高教学过程管理水平。

2.抓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持续做好“双减”工作、“五项管理”和“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着力抓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课改试验工作和能力提升工程2.0建设进程,注重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监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教师教研组队伍建设

深入学习各学科2022版《新课程标准》及各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有效组织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抓好教学反思环节,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关注教师、学生的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优化常规管理,构筑人文校园

1.抓好常规教育。新学期计划利用班会、体育课、道德法制课、升国旗仪式等形式和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实施养正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家校共育。利用好家委会,班级群,及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教育进步,减少学校教育的压力和阻力,形成家校合力,共育担当。

3.加强心理教育。扎实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把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落实心理教育的具体举措,凸显心理教育的实际成效。

4.加强劳动教育。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小培养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严格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贯彻素质教育要求。探索课程与教学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深入挖掘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严格执行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好规定课程,上足规定课时。

2.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结合教科研中心下发的《莱阳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月”实施方案》,引领教师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评价等常规要求;坚持抓好教研组活动,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与管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加强教研组活动管理,提高教研组活动实效;坚持公开课听课、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按教导处下发的公开课安排,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

3.规范作业布置。落实“双减”要求,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继续实施作业监控机制,级部实施统一上报,教导处实行不定时不定班级进行抽查,保证老师布置、学生记录与上报作业的一致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作业批改必须教师完成;结合传统节日,提倡开展综合性实践作业;重点加强作业设计,杜绝惩罚性作业,反对一张卷子全做,强调精选作业。

4.加强体育、卫生、劳动教育、美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推行体育艺术“2+1”工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美育教学和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对新冠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教育和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根本力量

1.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重在全程管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外出交流,开拓眼界,通过对比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我校现有骨干教师和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观摩课、实验课、赛讲课、示范课等教学比武活动,选拔、锻造出一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坛新秀,逐渐形成一支引领学科课改健康发展的名师队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比拼”、“一师一优课”、“优秀作业设计”等活动,扎实推进“推门听课”“青年教师赛课”制度,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精心打造满意课堂、高效课堂。

3.继续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长是学校最基层开展工作的主要力量,一个优秀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一面旗帜。本学期继续采用学科组办公,每周固定学科集体备课时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重点讨论内容,并做好相关的活动记录,及时上报有关材料,利用教研组办公的优势,扎实开展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力度。

(四)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1.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各学科《核心素养》,观看“名师课堂实录”,摘录业务笔记,提高业务水平。

2.为教师构建学习平台,用好教育资源。结合能力提升2.0工程活动,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有效整合课堂教学。

3.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结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激励教师学习课题研究,了解课题研究,善于课题研究,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激励青年教师依托课题研究,成长为智慧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五)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定期举办学校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会,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修改意见,规范整理,形成体系。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组织各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初步形成具有学科个性和特色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模式。

开展校级评比,组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教学大比武活动。

2.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学科,继续重视单元拓展阅读工程;数学学科,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英语学科,针对农村学校人机对话成绩较低的现状,加强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等等。     

五、 制度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校级班子队伍明确分工,定岗定责,充分调动校级班子和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素质学习,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协作、务实担当的干部队伍;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各个学科的培训观摩活动,学习其他学校好的做法,提升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

2.相关制度保障。制定教研活动的相关制度,明确教研组活动要求,强化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科研队伍,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3.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坚持开展师德师风整治活动,深入学习相关的法规政策,对教师进行经常的思想引领工作,学校做好服务工作,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从而能心情舒畅的工作,珍惜现有工作,增强敬业精神。

五、工作配档表

 

活动内容

第一周

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明确职责,制定各教研组工作计划。

交流本学期各学科教学计划及上学期质量分析

新学期开学典礼暨上学期期末考试总结表彰大会

组织开展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开展教师常规管理基本培训。

第二周

举行立标课观摩研讨活动,进一步明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新动向。

开展教师常规管理基本培训

第三周

 开展50周岁以下所有学科教师的“人人达标课”活动

第四周

检查备课、作业、单元检测、辅导等教学常规材料

开展师生读书活动

第五周

阶段性单元学业水平检测及班级质量分析

业务学习:新课标、核心素养

组织参加教师烟台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大比武评选听课活动。

第六周

国庆假期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抽查

第七周

参加、组织区域联盟教研活动。

开展学科基本技能比赛

第八周

检查备课、作业、单元检测、辅导等教学常规材料

第九周

期中考试复习课研讨会

参加区域联合教研活动

第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班级学情分析会

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

第十二周

开展青年教师“我与新课标”演讲活动。

检查备课、作业、单元检测等教学常规材料

第十三周

初四模拟考试及在“培优补偏”方面的计划、“导师制”方案落实情况

第十四周

初四中考、会考学科复习课研讨、调度会

组织学生硬笔书法比赛。

第十五周

教学常规检查(备课、作业、学习笔记、计划落实等)

第十六周

单元过关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班级质量分析会

第十七周

教师命题研究,对教师命题进行指导

第十八周

各学科举行“汇报课”并开展评课、研课活动。

第十九周

教学常规检查(备课、作业、学习笔记、计划落实等)

第二十周

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全年

教师业务学习---学科课程标准、五年省、市中考试题

集体备课、研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