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健康的人,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是健康的.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想要保持心理健康,以下因素不可忽视:
一,睡眠问题一定要重视
睡眠质量是身心健康的综合表现,经常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或生理问题,是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所致,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都可能干扰,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加重心理疾病.
二,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尤其是有氧运动,大脑会释放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
三,用科学的方法积极缓解压力
判断什么是科学的减压方式,主要是看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应对现实问题,是否有利于长远的身心健康.第一,调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第二,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
四,出现焦虑情绪,正确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会出现轻度焦虑,适度的焦虑对人的工作及生活有积极的作用.病理性焦虑是自发,持续,痛苦的,并且会影响社会功能,从而导致异常行为,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此时可能患了焦虑障碍.
五,及早识别防范抑郁
抑郁情绪是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其对个体,家庭,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抑郁不同于焦虑,轻度的焦虑有动力作用,而抑郁无论轻重,都是需要加以防范的.当个体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开始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应及时求助于专业人员,及早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和(或)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