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6月16日讯(记者 邬勇 摄影 李刚)16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云行齐鲁 工赋山东”2022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大会有关情况。烟台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如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林阳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以打造工业互联网先行城市为目标,培育烟台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高质量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印发实施《关于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设立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包括1000万元的企业上云资金;
对免费为烟台市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产品全业务流程服务、年服务企业数量超过500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三年每年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
对企业整生产线、整车间、整工厂智能化改造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补;
对认定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应用示范项目、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全省首批5G网络示范区,烟台市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印发实施《烟台市5G通信专项规划》,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通5G基站10366个,居全省第3位。
加快推进5G用户推广,开展“5G进万家”活动,全市5G用户普及率达到40%。
加快推进5G场景应用,17个项目入选省级5G产业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万华化学面向‘互联网+’协同制造的5G虚拟企业专网及应用”“耕海一号5G智慧海洋牧场”项目斩获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大赛大奖。
积极构建区域性标识数据生态,烟台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正式接入国家顶级节点,目前已围绕食品、机械等行业召开多场标识解析应用研讨和推广活动,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高水平促进两化融合发展
坚持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工业发展全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入推进两化融合,70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贯标试点,26家企业入围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7.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3.2%,数字技术在工业生产全流程得到广泛应用。
全市上云企业近3万家,累计兑付“云服务券”资金近3000万元,上云企业数和兑付资金数均居全省第1位。2021年,烟台市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0.45,居全省第3位。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中,烟台市排名第20位。
高定位培育产业发展生态
去年7月,“胶东经济圈工业互联网峰会”成功举办。一年来,积极抢抓峰会机遇,加快推动胶东经济圈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建设,推动各项成果落地落实,工业互联网生态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烟台市拥有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287家,其中瞪羚企业29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拥有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120个,其中国家级“双跨”平台1个、省级互联网平台20个,3户企业入选全省首批14个工业互联网场景。
“烟台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产业集群解决方案试点示范”。
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烟台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激发经济新势能的新引擎,正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实实在在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