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文峰路街道中心小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2-02-21     

字号:

以“教育质量提升”为主线,以“六项行动”为抓手,聚焦五育融合,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精准导向,细化常规一体化管理

一是规范课程,推进课程融合改革。规范课程管理体系,开足开齐三级课程,在现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学校课程的统整化、个性化、特色化、融合化建设。开发开设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如活动课程(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书香校园课程(朗读、书法、阅读等)等。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强化阅读与劳动实践特色课程建设,持续提升读写素养、劳动素养。

二是规范常规,深化一体化管理。以七项规范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文峰路街道常规一体化教学常规实施细则》,细化各学科常规一体化实施指导意见和评价标准,明确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一体化的实施要求,深入实施备课、上课、作业、检测一体化运行。增强备课实效,抓好“集体备课一个人修改一上课验证一反思提升”基本运行机制和“目标一策略一评价一改进”基本备课范式的落地落实。重视个性辅导,全面建立学情会商制度和学困生帮扶制度,关照学生的差异心理,加大个别化辅导。深化作业改革,精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双减和五项管理的精神和要求,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品质,做好作业监测与反馈。提高单元检测实效,重视分析平行班级的发展情况,做好教情学情分析与诊改,切实提高教学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引导教师进一步规范操作,提质增效。以课堂为中心,采用日常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一体化全程评价,让常规每个环节真正为质量提升服务。

三是创新教研,推动教科研转型升级。树立“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意识,从备课—上课—作业—检测常规一体化实施为切入口,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问题实行主题式、订单式大教研。以单元整体建构与标准化达标测试为载体,实施示范引领+成果展示式的常态教研新模式。深化专题教研,规范优化课题管理。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立为小课题研究课题,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将课题研究“落小、落细、落深、落实”,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据《莱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组织开展好烟台德融数理课题的开题论证、理论学习及研讨活动,通过主题班会课程的开发研究,加快推进德融数理课题研究。加强教研基地建设,根据上级教育教研基地申报通知精神,积极探索梳理校本教研运行模式,积极开展基地创建行动。

四是改进课堂,深化魅力课堂优化行动。以上学期课堂研究反馈问题入手,结合常规一体化学科化研究与实践活动,以“常规一体化”课堂教学丰富“效率课堂”新内涵,探索课堂要素的一体化融合实施,重点落实好三个基于,抓住五个特征。即基于课程标准,不断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和水平提升;基于学情,不断提高学生达成率;基于评价,不断提高课堂师生一体化融合。重点加强文本解读和结构化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性和合作学习技能,打造生本高效课堂。开展大单元教学研究,科学组织单元课堂教学,形成学科大观念和大概念,促使学科教学提质增效。落实“教一学一评一致性”。通过随常听评课、优课展示、主题性听评课、视导评估专题磨课等活动进行精准课堂改进研究,本学期每人至少完成一堂精品课例+经验交流,全面推进常规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

五是规范监控,探索一体化质量反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包学科包年级领导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质量监控工作小组,通过随堂听评课、参与日常教研及质量分析、跟踪听评课等方式,随时进行质量监控。建立完善检测操作规范,扎实开展各环节检测反馈分析,建立环环相扣的学业质量检测完整体系。探索完备双减政策下一二年级非纸笔测试操作规范,加强日常课堂当堂达标检测力度。加强薄弱环节监控力度。依据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和预警通报制度。对于检测成绩同年级分差较大或者整体成绩下滑的班级实行约谈和跟踪听课的方式进行跟踪指导,限期整改。对薄弱学科采用外出培训、集中辅导、专题研讨、随机抽测的方式加强督促整改,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项目驱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一是继续实施文化涵养师德提升工程。通过推荐学习材料、观看先进事迹、学习身边榜样、师德师风专题学习等方式,通过推荐集体学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等主题内容的学习,结合教科研活动及教学研究需要组织相关理论学习研讨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读书活动,将读书活动与中华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工程相结。通过朗读和书写的形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夯实文化根基。通过文小悦读社组织开展必读与选读活动,撰写读书笔记,定期交流读书心得,不断提升读书团队的文化素养和师德水平。

二是推进教师基本素养提升工程。以我校朗读与书法两大工程为核心,继续强化“三笔一画(话)一技术”(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功的校本培训机制,通过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细化培训内容,结成帮扶小组,有效实施定期检测。通过QQ群、微信群定期进行上传作品展示,定期组织专项培训和竞赛活动进行展评,适时组织参加上级各项比赛活动,捆绑评价等途径不断加强教师基本功建设。

三是推进青蓝结对共进项目工程。抓牢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分层培养模式,秉持整体规划、精准施策、梯次推进的思路,实现教师队伍的个性化、专业化、风格化发展,帮助青年教师走向成熟,骨干教师突出风格,名优教师实现专业突破。继续完善师徒帮带活动机制,细化指导、评价措施,通过师徒四轮听评课、领导跟踪听评课和定期成果展示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迅速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压担子、搭台子等途径同时催发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内生式成长”。

四是实施教研组长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研组长培训,组织外出参加培训、观摩学习拓宽思路和境界,通过每月例会、现场展示、经验交流和专题培训等校本培训方式,不断提升教研组长评课、试卷设计与分析、组织主题性教研、课堂示范与指导等专业能力。每学期重点指导本学科组1-2名薄弱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作一次专题讲座、听评本学科组教师课2个轮次、质量检测后及时进行学科质量检测分析,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实施教师专项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以主题性听评课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开展学科教材培训。通过线上会议培训、学科评析会等形式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教材解析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活动。开展以各项专题经验交流为主题的专题培训。组织开展外出培训二次培训。参加上级培训的老师培训结束后一周内组织本校教师进行转化培训。开展以日常管理为核心的班主任培训。开展以日常教学问题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培训。

三、活动推进,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一是组织开展习性教育系列活动。以“红领巾,你好”争章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性为目的,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建立各年级系统的习性养成教育序列,开展课堂习性成果展示活动。从物品摆放、师生问好、顷听与表达、读写姿势、合作与展示等方面加强课堂习性养成教育,以集中展示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与改进,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深入课堂,贯穿课间,衔接家庭,形成循序渐进的评价激励体系。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写活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开展好“读、写、算、说、做”学科实践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梳理训练点,制定训练计划,做到天天练定期测。落实好每天晨读、每节课三分钟经典诵读、每单元主题阅读、每周自主阅读活动,每学期组织六个大王(朗读、演说、故事、书写、诗词、成语)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加强学生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培养。每堂课落实3分钟口算和基本思维能力训练,做到天天练定期测,每学期组织开展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专项测试。不断加强英语听说能力。课堂创设情境确保人人有听说训练的机会,课下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天天听、天天说,每学期组织一次听、说、写比赛。加强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培养。上好科学实验课,加强科技创新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科学创新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科技创新作品成果展评活动。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的学习研究,以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实践能力为核心,围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按年级段设置劳动实践活动内容,充分利用假期组织开展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并组织展评与反馈,制定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各年级劳动清单,每天进行落实。规范每天卫生清理值日制度,落实每天家务劳动,落实每周一次劳动教育课,每月一次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每学期一次劳动技能大赛,不断探索学生劳动素养一体化评价机制,尝试建立学生劳动素养成长档案,通过活动促进、评价激励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卫生和劳动的习惯。

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假期实践生活反馈评价(班级、校级)

2.学生读、写素养测试(朗读、计算能力测试、书法展评)

3.组织英语、信息技术学科烟台课堂教学大比武磨课

三月份

1.组织参与市实验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比武

2.组织教研组长例会

3.组织开展烟台课题开题暨工作部署会议

4.组织年级组教研(质量专题分析、小课题论证、分课型研讨)

5.课堂习性养成成果展示

6.学科教研成果展示(课堂、常规、经验交流)

四月份

1.组织参与共同体及战区活动

2.组织德融数理课题研讨(烟台课题)

3.学生劳动成果展示暨劳动技能比赛

4.学科教研成果暨师徒帮带成果展示

五月份

1.组织筹备视导评估及课堂教学专题磨课

2.常规一体化评价及观摩

3.庆六一书法比赛

六月份

1.组织各学科实践能力测试及专题分析

2.组织教师小课题验收

3.复习课教学研讨

七月份

1.组织期末质量检测

2.研讨制订暑假学生实践生活指导意见

3.考核数据整理汇总

4.总结及下学期打算(教学、教研组、学科)

5.组织参与暑期素质提高全员培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