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我院特殊状况,南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区被设为蓬莱区发热病区隔离点,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我院人员全体撤离老院,租赁南王政府驻地西邻临时办公点,进行辖区内的日常诊疗及新冠疫情防控后续工作,为提高预防控制突发疫情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街道区域内发生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街道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七版)、山东省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感防控技术指南、《关于印发山东省医疗机构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应急处置指引的通知》(鲁卫函〔2021〕436 号)要求,适当调整方案,结合我院及街道实际情况,现重新修订应急预案: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和聚集性疫情,规范新冠疫情处置工作,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适用于在门急诊、住院等诊疗活动和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中,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应立即启动。
二、处置原则
坚持“及时发现、精准封控、快速高效、防止扩散”的原则,在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执行区域封闭、人员转运、后勤保障、隐患排查、终末消杀等防控措施,规范开展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三、科学防控措施
(一)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我院在区卫生健康局领导下,成立院长任组长的南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做好辖区各项防控工作,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加强对本辖区疫情应对处置工作的指导,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的工作原则,我院根据单位性质及职责制订并完善相关工作和诊疗方案等,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
组长(主要责任人):乔学珍
职责:负责全院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安排辖区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卫生应急处置、物资的组织协调等工作,深入各科室了解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给予工作指导,遇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副组长:薛红燕
职责:按上级部门要求,指导各小组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及相关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置、汇总报告等工作。负责与政府部门对接,协助政府对重点人群的居家隔离医学管理、非冷链进口集装箱及接触人员、辖区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防疫流调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卫生应急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1、医疗救治组
组长:薛红燕
成员:门成莲、崔鑫、蔡筱雯、赵娟、赵艳丽
负责:第一时间开展医疗救治,并协助疾控中心、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发热病人就诊流程开展病人的初诊、转诊等工作;
2、防疫流调组
成员:张维维(建议:维)、孙卉、
负责: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新冠疑似病人就地隔离和疫点、疫区卫生处理、健康人群疾病预防等卫生防疫、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等工作。
3、信息宣传组
成员:高兰英、迟丽丽
负责: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相关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置、汇总报告等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做好舆论导向和信息发布工作。
4、后勤保障组
成员:梁铭建、解传四、王东飞、张宁
负责: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做好物资、药品、器材的准备和供应、后勤保障,现场管控环境,维护秩序稳定等项工作,确保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场的消毒、疫点处理、接触人员的隔离、防护物资、药品的运送等工作。
5、影像、检验组:
成员:孙宝平、赵冲、周晓燕
职责: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急性期血标本、咽拭子、鼻拭子、痰液、环境标本;提供B超、心电图、胸片等影像资料。
注:我院目前状况,暂时无法开展化验、胸片等辅助检查业务。
6、院感防治组:
成员:蔡筱雯、景晓
职责: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对医护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二)工作原则
镇街政府领导,卫生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精准施策。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实施“外防输入”策略。
(三)工作职责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类型,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启动应急预案后,紧急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调用相关设施、设备等;必要时,配合辖区政府、区卫健局、区疾控中心进行人员疏散或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落实相关卫生防护、监测检验和疫情控制措施。服从上级调遣,积极参与医疗救治工作。
2、配合区疾控中心及政府部门,重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利于疾控中心和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冠疫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对需要转送的病人,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将病人转送到发热门诊或指定的定点医院。
3、根据疫情突发事件的类型,卫生防疫及医护人员应当先行一步,对事件现场进行紧急处置,对参加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及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群进行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防护控制措施,保障人员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提供疫情防治知识的宣传资料,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4、所有人员服从院长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集中力量保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有效控制,后勤保障要尽一切努力充分保证疫情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防护物资,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努力做好防控工作,并将各项折损降到最低。
(四)病例监测发现、报告、医疗救治、流调、管控及终末消毒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监测方案》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监测、发现、救治、流调和报告工作。
1、监测和发现。加强预检分诊(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新冠疫苗接种、询问出行史、基本情况登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和日常诊疗过程中,应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有无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病例报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观察病例、疑似病例时,首诊医师应当立即同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和院领导报告,医院要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分管院长及疫情报告员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向区卫健局办公室(电话:5642027)、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5642706)、南王街道应急办公室报告。医院不得反复检测、复核,拖延上报时间,延误疾控中心流调。在网络直报前,医疗机构应第一时间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简要情况,不得延误,以备及时调度医疗资源。可以电话形式报告基本信息,后续补充完善相关信息。疫情员在疾控中心专家组会诊核实诊断后,2 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网络直报病种选择“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观察病例”类型上报。
3、医疗救治应急处置。发现疑似病例或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后,立即召集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按照“一隔二控四摸排五同时”的原则,统筹协调、同步组织、快速完成以下工作:
(1)隔离或转运感染者。接诊医师立即将新冠病毒感染者就地隔离或转运至隔离病房,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个人防护,非抢救生命等特殊医疗救治需要禁止离开隔离区域。按照最新诊疗方案,给予患者相应对症治疗措施(隔离、预防性服药、健康教育等),并对患者进行咽拭子、鼻拭子、痰液及接触环境的标本采集,按操作规程规范采样,并妥善保存标本做好登记。请示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治专家组后,按转运流程,配合疾控中心及上级医疗机构由负压救护车8小时内规范转运患者接受进一步诊疗。
(2)划定封控范围,进行人员管控。发现疑似病例后,各组联动,区卫健局第一时间组织区疾控中心等专家赶赴现场,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等情况分析评估,在疾控中心专家组指导下精准划定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具体封控范围。根据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具体封控范围,就地做好同期留观、隔离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其他所有未离开封控范围人员的隔离管控。对已经离开医院的重点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区疾控中心。划定封控范围前,除紧急诊断、治疗外,全院全员就地隔离,暂停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
4、现场调查处置
在区疾控中心专家组指导下,迅速开展流调,查找来源,排查风险点,防止扩散,协助疾控中心4小时完成核心信息快速上报,12小时完成首轮流调。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等情况确定摸排范围,进行四类摸排。
一组查突出诊情况。调查确认预检分诊、接诊医生、核酸检测人员在岗、接诊情况;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就地隔离,等待医院下一步通知或疾控中心流调、隔离安排。
二组追溯感染者活动轨迹。通过查看、记录敏感时段监控录像,掌握感染者院内活动路线、停留位置、停留时间、戴口罩等情况;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医院工作人员、其他就诊人员名单和个人防护情况;医院其他人员在敏感区域出现、停留和行动路线情况。对就诊人群密度、风险作出提示,将敏感时段、敏感区域监控影像复制备查。
三组收集敏感时段就诊人员相关信息。通过调取扫码、挂号、交款等相关信息,汇总收集敏感时段就诊患者信息,统计敏感时段内就诊患者人数、医院诊疗、后勤工作人员数,初步判定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员规模。
各科室调查相关人员院内行动路径。以科室为单位,统计敏感时间段到过医院可能污染区域的人员名单(没有的要零报告)以判定密接、次密接人员。调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行政、后勤科室的工作人员(包括保洁、司机等工作人员)以及劳务派遣人员。
(五)环境管控和终末消毒。
在区疾控中心专家组的指导下,第一时间进行环境管控,对感染者在院内活动经过和停留的通道、就诊诊室、核酸采样点、辅助检查科室、门口50米范围等经过地及患者乘坐私家车辆等进行管控,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立即做环境、物品表面核酸采样,要以患者停留时间长、戴口罩不规范、人员密集、风险度高的场所为重点,做好多点采样、送检。采样完成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潜在污染环境用1:1000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对桌面、地面、物品等彻底终末消杀,用1:1000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封闭终末消毒30分钟,3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消杀完成后,再次采样、检测,确保消杀后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在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家庭居所进行消毒,对患者居所私人用品的消毒处理进行指导。
(六)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协助疾控中心专家组,对患者家属及居住地周边群众等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协同村级干部、乡医做好周围群众安抚工作。
(1)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或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
(2)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集中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应保障分室居住。
(3)由指定医务人员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医学观察指导,指导居家隔离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填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登记表》。
(4)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则立即向疾控中心、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规定流程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5)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其接触的观察病例排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未出现上述症状,经隔离场所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审核同意,出具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并向解除隔离人员宣讲健康知识,督促其做好个人防护后,方可解除医学观察。
(七)本院职工观察病例的追踪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检测人员范围:全员在岗医务人员、护理员、保安员、保洁员以及其他行政工勤人员;在院患者及陪护。采样、检测工作要争取在24小时内完成。优先检测封控区域内人员。
本院职工每日两次测量体温,1类人员隔日一次核酸检测,建立台账。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请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并进行检查;为观察病例的,由专人负责每天进行职工病例的追踪观察;职工为院内观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由专人负责按上级部门指示进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观察。
(八)院感防控工作
院感防控科结合两次环境、物表核酸检测结果,综合考虑医院密接、次密接和一般接触人员核酸检测结果,研判院感风险。医院院感管理领导小组讨论提出医院部分区域或全院“正常开诊”或“停诊”建议后,向区卫健局报告同意后执行。
虽然我院借助政府临时办公点办公,但亦不能放松院内人员输入性病例,严防医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1、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指南和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指南,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工作人员及环境清洁消毒等特定人群的防护。强化院感控制,优化就诊流程,设置一米线,尽量做到“一人一诊一室”,禁止人群拥挤。强化消毒管理,工作区域每日充分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佩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物体表面消毒(如门把手、桌面、开关、地面等)用1:500含氯消毒液不定时擦拭消毒,救护车每日进行含氯消毒液喷洒擦拭消毒。强化医疗废物管理,按要求做好分类收集、储存、运送和交接等环节,建立相关台账资料,如实填写并按规定保存。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如果没有纸巾、毛巾,应用衣袖遮盖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存在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与人接触保持>1米的距离。
3、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WHO推荐的“两前三后”的手卫生指征,切实落实手卫生措施;并指导居家隔离人员勤洗手,防范病毒传播。
4、科学对待、科学防控、科学治疗, 防止麻痹情绪、恐慌情绪、畏难情绪,正确认识疾病的可防、可控、可治性。做好自身情绪疏导,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无条件服从医院统一调配,全力配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严禁交叉感染的发生。
(九)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
对因环境消杀需要,确定“推迟开诊”或“停诊”的,在医院官网、微信和医院就诊入口等广泛发布公告,安排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充分告知和疏导分流;对已经网上预约的患者,要及时电话通知,做好解释。要密切关注舆情,做好舆论引导,禁止医院工作人员网上公开发表不当评论。积极开展舆情监测,普及辖区内疫情防控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公众个人防护指导,减少人群中可能的接触或暴露,与各村乡医保持联络,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要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以及大型人群聚集活动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和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认识的加深,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组织科普宣传。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坚持“有备无患”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更加细化、可操作性强的区域封控管理紧急预案和流程指南。参照上级预案,充分预估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分类制定不同场景应急预案。要明确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抓实抓牢工作部署,从制度、流程、人员、资金、后勤等全方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二)强化协同联动。在区卫健局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加强与疾控、公安等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合力。一旦启动预案,按要求做好门急诊、住院病区的封闭、人员转运、后勤保障、隐患排查、终末消杀等防控措施,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三)落实责任追究。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如出现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组织协调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党纪、政纪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及乡医协管员培训。
我院负责做好本机构医务人员及辖区内乡医的防控知识及相关处置流程培训。对全体医护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院感防控、个人防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和诊疗能力,强化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在传染病预防和救治工作中,鼓励、支持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
蓬莱区南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2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