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60F/2021-40615 成文日期: 2021-05-17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组配分类: 社会建设

第1705008号:关于“推动共享租赁智能护理设备、普惠中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项目”建议的答复

日期:2021-05-17      来源: 烟台市民政局

字号:

宋华西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共享租赁智能护理设备、普惠中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项目”的建议已收悉,感谢对我市养老事业的支持!现对您的意见建议答复如下:

烟台市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0.4万,老龄化比例达到27.7%,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的特点。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241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167余处,各类养老床位总数6.5万张。诚如您在提案中所讲到的智能设备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以及中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的护理等问题,的确是当今社会养老工作的热点难点,如何让老年人有尊严、有质量、有保障的安享晚年是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您在提案中所提到的几点问题答复如下:

为在全市进一步推动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工作深入实施,2020年10月由市卫健委、市民政和市工信委三家联合下发《关于倡导推进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工作的通知》(烟卫老龄[2020]6号),并于2020年11月6日烟台国际康养产业论坛上举行了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模式规模复制启动仪式。项目拟利用一年时间,检验模式普适性和全面运行效果,惠及更多老人。按计划,2021年将在每个市区各选择一个城区街道和一个农村乡镇进行复制,复制村庄社区约1000个,占全市村庄社区总数的15%。

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模式,是烟台市创新实施的居家养老模式。该模式是由村居社区组织、居民志愿者、居家老人以及社会爱心组织多方结成邻里互助联盟,形成虚拟的“邻里互助养老院”,以老人住宅为养老场所,邻里互助志愿者为照护人员,力、文、商、医“四养结合”为内容导向,中国爱行礼运互助平台系统为技术支持,互助志愿者产业为资源支撑,邻里互助圈为互助信息交互载体,时间股份制为合伙方式的邻居多家庭抱团式居家养老合作体。这一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一老多人帮,一呼随时助”,大面积、低成本地解决空巢、孤寡老人养老难问题。

烟台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试点工作自2017年10月启动以来,先后在全市3个市区共7个村居社区推进,取得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力。2018年12月,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印发文件倡导在全省推广。2019年7月,在山东省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研讨会上,省政协、省文明办、省政府研究室、省工信厅、省民政局、省卫健委等有关方面负责人高度评价烟台的相关做法。2019年12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在“首届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会”上向全国推荐。2020年8月,山东省工信厅将该模式确定为“以人民为中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双促进双循环”典型案例。2020年8月至9月,省民政厅、省卫健委在答复题为《在全省推进“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建议》的提案时指出,烟台开展的“邻里互助养老”试点工作为完善我省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借鉴。

您所提到的“共享租赁智能护理设备、普惠中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项目”的建议,我们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发展社区链式养老服务。满足社区居家老人刚性养老需求,打造“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链式养老服务网,依托移交的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和社区老人实际需求,在社区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重点打造集日托、全托、助餐、医养结合、康养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强化社区养老资源与服务的统筹调配能力。鼓励养老机构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发展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点,让老人不出家门就可养老。

二是增强家庭照护能力。探索“家庭照护床位”建设,进行护理设备配置在内的适老化改造,完善相关的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让失能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支持发展面向长期照护对象家庭成员的“喘息服务”,试点“时间银行”。

三是推进“互助养老”项目。积极推进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支持爱行礼运互助平台智能护理设备“共享租赁”项目实施。同时,结合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工作,研究将康复辅助器具目录内的智能护理设备纳入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试点范围,加快医养康一体化步伐,让高价智能护理设备普惠更多中低收入失能老人。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建议,不断改善、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养老事业,并多提宝贵意见。

烟台市民政局 

2021年5月17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