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学在2020年9月20日在五楼阅览室进行了“以专题为主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教学研究活动。
时间:2020年9月20日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以专题为主单元拓展整合阅读
中心发言人:王梅、王晓彤
一、活动讨论
1、如何以专题为主单元拓展整合阅读?
2、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3、如何关注学生,如何启发学生思考有了具体的指导
二、活动总结
我们这一教研主题是“以专题为主单元拓展整合阅读”,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十条标准”“给教师的 N条建议”,“第三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学生六条标准”规范自己的备课、讲课,进行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老师们对这些理论都熟记于心,通过半年多的探索,在自己的课堂上都有了一定的体现。
拓展整合的内容有关联性,有明确的的主题和整合的方法。如:在一课之内进行整合;在一个单元内整合;在教材之外的整合;语文要素主题下的专题整合。在策略方面,有“体验式学习策略”“大问题引领策略”“思维导图”等。
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目标简约、环节简约、手段简约的基本策略。教学设计要以少胜多,优化教学设计要学会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环节,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为学习主要学习任务腾出足够时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充分而深入地展开,围绕着简明而具体的目标、主问题对文本做深度的理解。
确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拓展整合阅读最主要是方法是教师要提出有思考价值、有挑战性的大问题,给学生思考的路径。精心选择一个具体、明确、集中的课堂教学的一个切入点。切入点是解读一篇课文的突破口,它常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选准了一个最佳的解读文章的切入点,它能简化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激发课堂生成,开启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由点而进入文本的深处,深度理解课文。一篇课文,尤其是一些经典课文,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因而有多个切入点,但不是每一个切入点都是合适的,还必须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因此这个“点”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课文理解的逻辑起点,另一个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认知起点。“如果教师关注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已有知识和观念,将这些知识当作新教学的起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的概念转化,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因此,好的切入点应该是两者的统一。这个“点”,不是来自于教学参考书,也不是来自于“百度”,也不是来自于教师的一厢情愿,它来自于教师对文本深度理解,来自于具体的班级学生的具体的问题。就具体内容而言,这个“切入点”,可以是文章的标题,可以是题眼;可以是文章的一关键句,也可以是关键句的一个关键词;可以是文章的写法,也可以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种学习方法。
老师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批注的交流,课中批注的指导。三年级的老师任务较重,要根据我们教研时讲的批注方法,在课堂上专门教给学生怎样做批注。预习作业布置好后,有一定要有检查跟上,重点关注学生做的批注。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自己具有启发性的语音语调以及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他们的思考创设出氛围,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找到发现的快乐感受凭借着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知识时的惊喜,从而自我肯定,找到自己课堂存在的价值。
三、活动成果
此次研讨,老师对如何“以专题为主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有了明确的方法,尤其是对青年教师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如何启发学生思考有了具体的指导。老师们对照自己的课堂,总经验,改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