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春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反光膜环保治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苹果反光膜、花生地膜和大棚外层塑料薄膜等农用膜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缺乏科学利用、有效回收,造成污染等问题发生。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坚持绿色导向、品牌导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在这样背景下,您提出了加强农业反光膜环保治理的建议,对于解决我市普遍存在的农用膜简单填埋、多年存放不利用等问题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结合全市农业农村实际,主要汇报三方面工作情况。
一、指导农民科学用膜
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冬闲季通过印发明白纸、宣传册,加大科学用膜知识普及宣传,指导农户收集、清洗并做好储存。二是生产季专门组成技术指导组,深入田间作物区,推广新技术。比如推广0.01标准厚度地膜、推广生物双降解地膜、机械覆膜播种等技术。在棚膜使用方面,尽量避免一些乳剂和油剂型的农药,防止薄膜溶胀和过早老化等。三是收获季加强行政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清洁生产要求,督促农民养成良好生产习惯,减少用膜残留量、破损量,提高复用指数,减轻污染危害。
二、提高乡镇回收存放能力
主要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政策引导。加强与市城管局沟通,实施烟台市农村非定点垃圾处理管理意见,规范农民丢弃生产废弃物行为。二是加强督导。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组织人员到全市重点县市区深入乡村一线进行时访督导检查,发现隐患50余处,下达整改指令书,督促整改到位。三是项目推动。依托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带动项目实施主体建设回收场地,全市通过项目带动建设农用膜回收点21处。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大部分县市区较以往更加重视这项工作,措施更精准、成效更显著。龙口市明确规定回收补贴价格,蓬莱市将回收处理工作纳入城乡垃圾一体化管理,莱山区开展废弃物兑换农资活动等,总的看,通过多年建设,全市农用膜污染问题正逐步得到改善。
三、拓宽县域循环再生利用渠道
农用膜治理重点在末端环节。针对废弃物末端循环不畅、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等现状,我们一方面指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对接专业回收公司,帮助农民“变废为宝”。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废旧农用膜兑换农资行动,鼓励农民自觉捡拾,自行兑换,缓解边远地块回收成本高、运输难等问题。
感谢您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理解和支持,也希望您多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参照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工作,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