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环境好了,这里种植各类花草树木,空气特别新鲜,一年四季可以欣赏不同的美景,周围群众都喜欢到这里健身娱乐。”11月14日,家住利津县庄科社区的居民杨爱峰,像往常一样,只要得空就会与街坊邻里到东津植物园散步聊天。
很难想象,这一片在冬日下仍然生机盎然的植物园,曾经是一片废弃窑厂和荒地,地势高洼不平,环境破乱不堪,杂草横生,垃圾成堆,周围居民经过都绕路而行,不仅严重影响了县城环境,更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品质。
利津县着眼于城乡长远发展,将环保突出问题在立整立改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变废为宝”。“经过多次征求意见,综合考量现场情况,我们决定将这片荒废地规划建设成东津植物园。”利津县利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光军告诉记者。
植物园不是大兴土木,而应当尊重生态。在植物园的建设过程中,利津街道以维护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健康和延续乡土文脉特色为出发点,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美、自然人文、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和稳定性,避免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除了180亩的湖水面积外,又在200亩的土地上栽植各类景观树木、植物100余种,配套建设了低密度小型文化设施和景观小品建筑,成为县城北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环保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也应当必须做到问题导向,预防为主。”张光军告诉记者,为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利津街道正探索一套合乎当地实际的预防整治体系。一方面,强化网格管理,健全街道环保工作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考核体系,将环保工作与村干部工资相挂钩,与包片责任人、包村指导员年终评先树优相挂钩,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另一方面,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利用“雪亮工程”监控平台、高空鹰眼摄像头对全街道辖区进行24小时全程监控,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监管持久战、绿色发展阵地战。
记者了解到,现在,东津植物园已成为东津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景观。依托沿黄优势,利津街道规划了占地1.62万亩的东津渡湿地风景区,并已成功吸引到总投资超过6亿元的医康双养产业园项目、元泰印象文化旅游项目、绿竹韵生态旅游项目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