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4月27日召开全市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语堂;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孙吉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正功;市商务局副局长秦立燕,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展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鼓干劲、提信心,实现全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今天,我们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2025年全市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语堂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孙吉鹏先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正功先生;市商务局副局长秦立燕女士。
下面,请王语堂秘书长介绍2025年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王语堂:
今年以来,烟台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坚持靠前发力、精准施策,系统打出《2025年塑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揽子政策措施任务》等“组合拳”,推动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584.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居全省第1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085.3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446.1亿元,增长6.1%。
一、农业生产基础稳固,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总体较好,春耕春播平稳有序推进。蔬菜产量同比增长3.1%,水果(含瓜果类)产量增长1.1%,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9.6%,家禽出栏增长8.9%。
二、工业经济动能强劲,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
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全产业增量项目推进计划,积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居全省首位,其中,3月份增长12.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3%;股份制企业增长1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分行业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大类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7.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6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增势平稳,行业增长面总体较好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突破行动,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遴选20项突破事项,强化政策供给、要素保障,培强产业载体,壮大骨干企业,促进服务业扩容提质。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分行业看,31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4.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7%,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长23.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8%。
四、消费需求稳步回升,线上消费增长较快
扎实开展“一路山海·烟台购”消费促进年活动,升级商品消费、提质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举办迎新春消费季等系列活动,用足用好消费券等措施,全市消费更加活跃、稳步提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9.9亿元,同比增长5.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增长14.2%,商品零售增长5%。实现网络零售额125.6亿元,增长10.1%。
五、固定资产投资承压运行,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加强优质项目谋划储备,接续构建“千亿领航、百亿支撑、十亿带动”的重点项目建设格局,投资效益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截至3月底,全市337个省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复工291个、开复工率86.4%,累计完成投资631.2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一季度,受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8%。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6%、占比达到15.1%。
六、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积极应对外部形势新变化,多措并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千企出海”十大境外市场开拓行动,积极帮助企业稳发展、拓市场、增订单,做大做强保税混配、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有效推动进出口稳定增长、提质增效。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1170.8亿元,同比增长12.5%。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6.7%,占进出口总额的57.4%。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2.5%,占进出口总额的75.4%。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八大类指数有升有降
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不断强化大宗商品和重要民生产品价格监管,稳定市场预期,物价总水平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6%,衣着价格上涨3.5%,居住价格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9.1%。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18项重点民生实事,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2元,同比名义增长5.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24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07元,增长6%。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延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积极因素累积增多,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下一步,烟台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持续抓好工业经济,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有效激发消费活力,推动外经贸固稳提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开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新局面,努力为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感谢王秘书长的全面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
从一季度数据看,我市工业经济增势良好,对全市经济稳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请具体介绍一下我市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有哪些亮点?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正功:
今年以来,全市工信系统坚定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扛牢工业大市责任担当,聚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健向好。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居全省第1位、全国万亿城市第3位,从主要运行指标看,呈现出三方面特点。
一是工业运行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4.5、2.8个百分点。全市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8个行业增速较上月加快,行业增长面较上月扩大5.4个百分点。龙口、蓬莱、牟平、招远、海阳5个区市保持两位数增长,7个区市增速较上月加快。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3%,增速居全省首位。
二是制造业基本盘稳固。一季度,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上拉规上工业9.4个百分点。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加快、产能释放,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182.2%、30.2%、16.9%,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4%。我市重点培育的9大制造业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6%,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三是产销循环持续向好。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8%,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好于全国、全省。其中,3月当月产品销售率为97.6%、居全省第2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2.8%,增速较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完成13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增速居全省首位。125个省导向重点技改项目开复工率94.4%,100个投资过亿元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为培育壮大工业增量积蓄了更多发展动能。
我们将持续巩固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势头,乘势而上、加大力度,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作用,持续优化垂直产业生态,推动工业经济进一步向上向优向好。
凤凰网:
烟台市当前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如何?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孙吉鹏:
重点项目建设是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抓手,我市省级重点项目数量连续两年、投资体量连续四年居全省首位,今年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过千亿元的4个、过百亿元的32个、过十亿元的266个,“千亿领航、百亿支撑、十亿带动”项目格局持续巩固。从一季度建设情况看,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建设速度快。一季度,337个省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复工率86.4%、投资完成率达27.4%,累计完成投资631.2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37个省级重点建设类项目累计开复工110个、开复工率80.3%,累计完成投资323.4亿元、投资完成率24.7%;200个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累计开复工181个、开复工率90.5%,累计完成投资307.8亿元、投资完成率31%。二是带动能力强。在裕龙石化、万华蓬莱等标杆项目相继投产、持续释放产能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推进298个年度竣工投产项目,一季度已实现61个项目投产,新增产值176.6亿元,预计全年新增产值750亿元。同时,招远核电、万华化学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潍柴弗迪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中集零碳海工装备智能制造、裕龙碳四综合利用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三是要素保障足。对全市重点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压实责任、压茬推进项目建设各项任务。发挥好我市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服务专员制度机制效能,充分保障项目土地、资金、能耗、人才、技术等要素需求,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同时,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扩大了有效投资,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8%,主要是受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去年同期投资产生的高基数影响,该项目投产后,大规模投资结束,若剔除该因素影响,我市投资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甚至好于往年同期。
下步,将抢抓施工“黄金期”,分类施策、持续攻坚,重点加快已开工项目进度、破解未开工项目难题、推动拟竣工项目投产,力争337个省市重点建设类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年完成投资2300亿元以上,实现“上半年高密度开工、下半年大规模见效”,为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夯实项目支撑。
中国山东网:
对外贸易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广泛关注。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烟台一季度外贸进出口迎难而上、实现了“开门红”,请问在外贸稳增长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市商务局副局长 秦立燕:
烟台是外贸大市,对外贸易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全市商务系统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着力从政策服务、主体培育、业态创新等多方面发力,取得良好成效。一季度,全市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170.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12.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2、6.6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比重达14.3%,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实现了“开门红”,为全省商务指标稳健向好作出了烟台贡献。
一是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等有关文件,立足烟台特色和工作实际,制定出台《关于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持续完善国际物流通道,明确发展新业态、加快推进绿色贸易等4项重点任务,充分赋能外贸发展。印发《烟台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升级、主体培育、基础扩容、人才培育、服务创新五大工程,年内打造20个海外仓、优化12个跨境电商产业带。
二是全力稳住“基本盘”。对百强骨干企业跟踪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一季度百强骨干企业实现进出口804.6亿元、增长20.9%,拉动全市13.4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68.7%,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其中万华、裕龙等60家企业保持增长,贡献全市增量287.8亿元,拉动全市27.7个百分点。
三是加快开拓多元市场。印发《2025年烟台产业链“千企出海”十大境外市场开拓行动》,联合机电、纺织、轻工、医药、五矿、食土等六大国家级进出口商会,匹配机械设备、家具用品、五金建材等优势产业,精准向全市5500多家外贸企业推荐392场重点境外展会;推动企业参加省、市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主动对接国内电商平台、大型商超,开展外贸优品进商超、景区、高校、机关、社区等系列活动,提升国内市场份额。一季度,对欧盟进出口增长76.1%、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增长2.9%。通过市场开拓,推动莱山默源石油、莱州安世达汽车零部件等60余家主体新增进出口业务,增加进出口10亿元以上。
我们将深入研判形势变化,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今年以来,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扩内需促消费,一季度烟台在提振消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亮点?此外,烟台在促消费活动方面富有特色、令人期待,今年又有什么打算?
市商务局副局长 秦立燕:
消费既关系经济发展又连着民生福祉,尤其近年来随着国家“两新”政策的实施,消费成为“热词、高频词”,也是商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坚持系统思维、上下一体推进,通过政策、活动、场景等充分赋能,消费呈现向上向好态势。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9.9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0.3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9.6%。
一是放大政策拉动效应。出台《加力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围绕推动商品消费升级、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等6个方面,制定了22条措施。精准高效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高质量推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以及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今年以来累计带动销售汽车1.68万辆、3C产品11.2万件、家电12.5万台、电动自行车5459辆,共计拉动消费29.6亿元。
二是办好特色消费活动。成功举办山东首届冰雪消费季暨烟台暖冬消费季活动,围绕购物和餐饮消费,发放1500万元惠民消费券,直接带动购物餐饮消费7700万元。一季度,围绕冰雪经济、特色商品、汽车家电、美食餐饮等领域,市区联动举办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50余场,进一步浓厚了消费氛围。
三是开拓多元消费场景。顺应数字、绿色、国潮等消费新趋势,改造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盒马鲜生烟台首店顺利入驻,优化新零售业态;组织商超进便民一刻钟生活圈、进社区展销,推进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乡村、进社区、进平台、进政企单位、进展会”,促进便民利民消费;同时,抓好电商经济,推动商超企业等积极融入“互联网+”消费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季度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25.6亿元、增长10.1%,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
今年,我们将结合烟台特色继续推出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开展“一路山海·烟台购”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和养马岛音乐节、明星演唱会等音乐消费活动,做到“春夏秋冬”季季有活动、全年都精彩,将重点聚焦低空经济、机器人、赛会、展会经济等新型消费以及我市鲁菜、葡萄酒特色,打造新场景、拓展新空间、激发新消费,欢迎广大媒体朋友持续关注、广泛宣传,共同推动烟台继续“出圈出彩”。
鲁网:
在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方面,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正功:
工业是宏观经济的“压舱石”,是稳增长的“主战场”。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持续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发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引领作用,强运行、育增量、优服务,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一是强化运行调度,稳定工业大盘。统筹市县两级工信力量,强化与电力、税务等部门对接联动,最大程度凝聚稳增长工作合力。强化运行监测服务,密切关注国内外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盯紧盯牢先行指标、下行指标,加强实时调度,精准掌握重点产业、主要行业、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做到早研判、早预警、早应对。
二是抓好增量培育,夯实发展支撑。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导向,保障裕龙岛项目一期、万华乙烯二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等新建项目稳步达产,充分释放产能。抓好299个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100个投资过亿元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建设,争取早日竣工达产、形成增量支撑。紧抓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重大政策机遇,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加快技改升级。
三是坚持精准服务,增强发展信心。持续深化产业链服务推进工作机制,依托各级服务企业专员,开展供需、人才、资金等精准对接活动,紧扣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指导各区市和重点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省市一揽子增量政策,强化叠加效应和组合效应。对体量大、支撑强、生产经营出现较大波动的企业,“一对一”做好对接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全力保障企业安心经营、稳定发展。
烟海e家:
据了解,今年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了“千企万户大走访”,聚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请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孙吉鹏: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小微企业主要集聚于加工制造、零售贸易等传统产业链配套环节,为顺应其“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我市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部署,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搭建“1+14”市县两级协调体系,由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市发展改革委、烟台金融监管分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14个区市对应设立县级协调机制,监管分局和9个支局分别成立领导小组,51家银行机构相应成立工作专班,联动镇街、社区等基层单元,形成政府、银行横向协同,市、县两级纵向联动的立体化服务网络。二是强化融资对接实效。梳理形成首批32万户重点走访名录,按照“政银联访”“应走尽走”的原则开展走访工作。截至一季度末,累计完成走访26.8万户,实现授信2.9万户次,投放信贷资金791.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54亿元(含个体工商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6.8%;3月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利率分别下降0.17个和0.33个百分点,切实纾解了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三是持续优化政策供给。汇编《烟台市小微企业融资拳头产品手册》在信用中国(山东烟台)发布,组织多次专题培训交流会,系统解读政策要义、普及金融知识、推介核心产品;通过实地走访收集企业诉求、发放政策指南,提升服务精准性与企业获得感。同步用好融媒体、电台广播等宣传方式,形成政策解读、产品展示、银企互动立体传播格局,持续提升服务触达率和供需匹配度。
下步,将进一步优化协调机制,重点加强四方面工作。一是优先走访小微外贸企业,逐步覆盖其他外贸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家庭农场;二是定期“联合会诊”未获融资企业,整合资源精准施策;三是联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体系建设、创业投资等业务与“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度融合;四是强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支撑,为小微企业持久增信。诚邀各位媒体朋友共同助力宣传推广。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感谢孙主任,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和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
2025年一季度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了“开门红”,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向所有为烟台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奋斗者、建设者,向长期关注烟台、宣传烟台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新媒体的传播力,用客观准确的笔触、鲜活生动的镜头、创新多元的表达,将烟台一季度的发展亮点和硬核举措报道好、解读好,为全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