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勋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切实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强我市经济活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科技局始终把科技型企业培育作为首要任务,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集聚、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不断完善举措,实现科技型企业量质双升。
一是加大梯次培育力度,培优做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完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渐升式全周期培育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评尽评”,2023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9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79家,总量均居全省第3位,成为全市科技创新最强有力的“生力军”。组织全市62家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2023年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现场晋级活动,37家中小企业获优胜企业,占全省15%,总数居全省第2位。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2023年通过省“成果贷”、市“科信贷”帮助1174家(次)科技型企业获贷约64.2亿元。其中“成果贷”业务帮助943家(次)获贷约54.87亿元,居全省第一,同时为173家企业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513万元,占全省总额的25%,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市级“科信贷”帮助231家(次)企业获贷约9.37亿元,创历史新高,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二是积极对上争取,推动企业享受政策红利。2023年出台《烟台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办法》,加速企业创新发展,组织全市124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省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立项支持,争取资金数4947万元,居全省第1位。组织44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省级小升高补助4455万元,居全省第2位。组织136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共获得省级补助资金9876万元,企业数和资金额均居全省第2位。
三是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提升孵化效能。出台《烟台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培育情况纳入评价体系,引导各类孵化载体提升孵化服务能力,2023年,新增8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全市孵化载体达到62家,共孵化培育科技型中企业918家和高新技术企业180家;对新增的4家国家级和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发放550万元市级补助,组织20家(次)市级以上孵化载体获得省市两级高企培育奖励615万元,降低孵化载体运营成本,推动孵化载体提升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实效。同时联合区市积极引导孵化载体为中小微企业进行房租减免,降低企业创新成本,2023年全市共有8家孵化载体为156家在孵企业减免房租590.58万元。
下步,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意见,着力强化创新主体培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强化科技政策供给,加强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中小微企业、“小升规”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提供科技力量。
一是着力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强化创新顶层设计,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我市《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起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大科技”工作格局。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探索科技担保、科技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着力培育高成长性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强化科技政策供给,加强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布局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高一核心”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梳理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五、全国前三的头部企业、骨干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推荐进入省科技领军企业信息库,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三是着力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组织开展系列成果对接活动,深化校地校企融合发展,培养一批专业技术经纪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健全科技成果供应链。扩大国际技术市场辐射范围,举办好第2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八角湾国际创新大会、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等系列活动,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以及“双一流”高校合作,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衷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请继续关心关注支持烟台科技工作。
烟台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