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4590/2024-13262 成文日期: 2024-08-12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组配分类: 财政经济

第1803072号:“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建议的答复

日期:2024-08-12      来源: 市教育局

字号:

王勋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注。您提出的建议,对于我们今后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课服务质量的建议,山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鲁教基字〔2021〕8号)和山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的通知(鲁教财字〔2021〕15号)等文件中对课后服务的服务内容、资源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近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优化课后服务质量,助推个性化发展

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印发《烟台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烟教办函〔202415号),指导各区市、各学校一区(市)一策、一校一案制定完善2024年课后服务工作方案,严格落实课后服务“五个严禁”,优化课后服务内容,规范课后服务的有效开展,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深入发挥课后服务育人功能,开设丰富多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阅读、科学、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等,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持续推进菜单式服务和课程“超市”,引入文艺家、体育教练、社会体育俱乐部专业人员等社会资源提高校内课后服务质量

二、落实经费保障办法,加强资金监管

2023年9月,烟台市教育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全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收费管理,规范课后服务经费收支行为。各区市均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通过财政补助、收取服务性收费等方式解决课后服务经费。财政部门已经为学校开立了非税收入账户,学校非税收入统一纳入账户监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如课后服务收费确实需要统一账户监管,学校可以向财政部门申请将收费资金统一缴入非税账户。同时结合市大数据局开发的“爱山东·烟台一手通”平台,实现课后服务收费规范管理。2023年12月,印发《关于调度2022-2023学年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保障落实情况的通知》,督促各县市区按要求落实课后服务经费。

三、建立第三方引入机制严格审核评价监管

(一)规范引入第三方服务。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指导各区市结合本地实际、根据学校需求,以县为主制定课后服务第三方引进工作方案。2023年,全市搭建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协助各区市教体局和学校进行课后服务课程库构建,向学校免费提供不少于10门素质课程资源。莱阳市高标准引入非学科类第三方机构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订单式”课后服务的典型经验被省、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半月谈”杂志社、《中国教育报》报道,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推动课后服务有“温度”“热度”。

(二)加强收费监督管理。对各区市教育和体育局批准引入学校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课后服务,学校可以收取代收费代收费应当按月据实收取,不得跨月收费。学校按照学生当月实际参与课后服务情况,向学生出具收费告知书,于次月据实收取费用。根据各区市制定的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各学校收取的代收费在费用收齐后,立即全额一次性划转第三方机构,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以及用于购买第三方机构服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相关的消耗品购置,不得挪作他用,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确保资金用途规范安全。中小学生是否接受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严禁各地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四、推动数字化教学改革,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

(一)深化国家实验区建设我市基于“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已重点围绕智慧校园建设、教育大数据研究、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跨学科融合教学、人工智能教育等五个方向开展试点实验。按照工作安排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验收工作,届时将推出一批理念先进、亮点突出、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实验成果。

(二)建设烟台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烟台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建成“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形成“1+3+N”的烟台教育数字化新模式,即打造“1”个智慧教育数字基座,贯通市、区、校“3”级数据应用,面向管理者、教师、学生、市民开发建设“N”个数字化应用,形成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构建市域教育全新样态。项目的建成实施将有效推进企业、学校、政府在教育领域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以教育数据的汇聚、分析与共享为核心,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泛在化的智慧学习环境,推动基于智慧课堂、智慧教育的教育教学全面变革,实现个性化学习、公平化教育、智慧化管理,逐步建成智慧教育生态体系。

(三)全面开展平台服务自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以来,烟台市各区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平台的创新应用,举办各级应用培训、创建应用示范区/校,召开胶东五市平台应用交流活动,开设应用课题,设立优质课评审,充分利用平台助力课程教学、教改实践、教师研修、家庭教育、课后服务、专题教育等工作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探索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服务“双减”。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所提出的建议,积极听取全市各界人士的宝贵意见,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质量,优化课后服务内容

指导各学校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深入拓展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完善“课程超市”,助推课后服务活动多样化。积极开展涵盖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社团活动将社团建设全面融入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学校社团建设率达到95%以上开展优秀社团展示活动,组织指导评选推广一批优秀学生社团和社团建设示范校。引入社会资源,持续开展“文艺家进校园”、“科普资源进校园”、“家长进校园”等活动,鼓励各学校探索开展高标准引入非学科类第三方机构优质课程资源,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内容,助推课后服务活动个性化开展。

二、落实经费,保障课后服务健康发展

督促各区市认真落实教育部、省市有关要求,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做好课后服务财政资金的筹措工作,努力落实“财政全兜底”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明确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政策,争取以县为主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保险以及用于购买第三方机构服务弥补相关运行经费支出等。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规范课后服务收费会计核算,代收费计入受托代理负债科目,全部纳入学校账户统一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严禁将收取的课后服务费存入个人账户,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截留、挪用、挤占,确保资金监管到位。定期对各区市课后服务经费落实情况进行调度,对落实不到位的区市进行通报批评。

三、保障服务,提高教职工参与积极性

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经费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总量。鼓励各区市按照有关规定吸纳退休教师、社区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协助课后服务工作。区市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2024年,深入推进“幸福教师”建设工程,持续推进教师减负,指导各区市、学校出台年度为教师办好的10件实事清单,评选首批30个区市和学校优秀案例,开展专题培训讲座现场会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热情,完善补助办法等有关激励机制,统筹安排教师实行轮换值班、“弹性上下班制”,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四、广泛宣传,提高课后服务满意度

一是加强“双减”政策的宣传解读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加强家庭交流互动,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引导孩子健康生活,减轻家庭教育焦虑,避免“校内减负、家庭增负”现象。深入宣传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和服务特色,让家长、学生充分了解课后服务有关安排,积极引导有需要的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课后服务。二是总结经验进行推广。组织各区市教育部门、各学校充分总结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的好做法和新亮点,定期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对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广大家长和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并监督课后服务工作。

五、搭建平台,加强数字化教学

烟台市将持续做好优质教学资源的推送工作,引导教师创建个性化资源,进行自主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学学优质资源、说说自己的体会、做做相关的练习”,在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展示、评价。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平台、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等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作用,让教师进一步习惯和接受网络研修和线上教学方式,显著提升信息素养水平,打造信息化教学的新样态,助推课后服务信息化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烟台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关注烟台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烟台市教育局

2024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