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中国海洋种业‘北繁基地’推进烟台市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客观全面,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强,对我市下步海洋水产种业创新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按照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智能化要求,大力实施水产种业提升行动,聚力打造中国水产种业烟台“北繁基地”。截至目前,已建成31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获批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4家、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1家、农业农村部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6家,培育国家水产新品种23个。2023年,全市水产苗种产量突破4200亿单位,居全省首位。
一、烟台市海洋种业发展现状
1.水产原良种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建成鱼、贝、藻、参、蟹、单环刺螠、海蜇等31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其中,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6处;获批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4家,占全国1/5;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1家,占全国1/4;农业农村部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6家,占全省1/3;山东省水产种业领军企业10家,占全省1/3;建成分布各区市的各类水产苗种繁育场近千家,初步建立起以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和水产种业领军企业为龙头、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为骨干、近千家苗种繁育场为基础的水产种业研发和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种苗产业化发展格局。
2.苗种繁育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全市水产苗种产量突破4200亿单位,约占全国水产苗种产量1/9,居全省首位。主要养殖种类全部实现苗种人工繁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苗种生产基地。其中,刺参苗种产量约250亿头,约占全国40%,占全省65%;贝类苗种产量超过3700亿粒,占全国10%强,占全省70%;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攻关突破了10余个品种的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北方重要的水产苗种繁育基地。
3.水产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通过产学研结合和企业自主创新,在国内率先突破了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和杂交鲍人工育苗技术,开展了扇贝杂交育种、刺参新品种选育、牡蛎多倍体育种、海带克隆育种等良种繁育工作,全市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达到40余个。我市获批海湾扇贝“海益丰12”、金虎杂交斑和刺参“安源1号”等23个水产新品种(约占全国海水新品种的1/6),涵盖鱼类、藻类、贝类和刺参等种类,在全国示范推广。相继建立了国家海藻与刺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海藻遗传育种中心,全市水产种业优良品种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4.水产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市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达到9处,保护区面积共计4.1万公顷,涵盖许氏平鲉、刺参、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褐牙鲆、黄盖鲽、紫石房蛤、梭子蟹等13个品种,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水产遗传育种材料得到有效保护。组织完成第一次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在全省地级市首个构建市级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管理平台,建立了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摸清了我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特征特性及遗传结构等状况,我市普查发现的黄条鰤和单环刺螠获批全国10大特色水产种质资源,全市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二、烟台市海洋种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烟台市水产种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港口、旅游等产业用海、用地不断挤压水产种业发展空间。另外,受海防林保护区设施清退等环保政策影响,近5年来,我市水产苗种育苗水体减少约60万立方米,减少近1/3。
二是水产种业优势潜能开发不充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种业龙头企业较少,名优高效水产品种还需要丰富,水产品种创新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例如,全市建成29座深远海养殖设施,占全省90%以上,但受限于科研力量不足、层次不高,适宜深远海养殖的名优高效品种尚未有效突破,我市深远海养殖品种以许氏平鮋、花鲈等为主,适养品种较少。
三是国家支持保障政策有待完善。支持水产种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力度不够。与农业、畜牧育种相比,水产种业育种存在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不利因素,造成水产种业企业自主开展水产良种研发、推广积极性不高。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等基础性工作缺乏持续性投入,水产良种推广补贴未列入政府计划。
三、下步工作打算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水产种业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等“五化”为目标,坚持自主创新,科学规划种业发展区域布局,打造中国水产种业烟台“北繁基地”。力争到2026年,我市水产种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年产各类水产苗种5000亿单位以上,产值达到50亿元,水产种业产量、产值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一)高质量建设中国水产种业烟台“北繁基地”。依托9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建设刺参、皱纹盘鲍、牙鲆、黄盖鲽、许氏平鮋等中国北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探索全面系统地构建以基因、细胞、微生物和活体等为支撑的4个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库。依托31个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国家级水产原良种繁育基地,稳步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烟台特色种业创新体系,扩大水产原良种生产规模。依托自贸区烟台片区,建设水产种业科创基地和全球水产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解决我市个别品种严重依赖进口问题,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水产种业科创平台。充分发挥我市水产种质资源丰富、水产种业产业基础好、水产特色品种多等优势,坚持不同质化建设原则,重点打造东、西、南、北、中五大水产种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中国水产烟台“北繁基地”。
(二)加强优良品种攻关。引导重点水产种业企业与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立种业科技创新中心与支撑服务平台。加快推动“烟台渔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和唐启升院士工作站建设。强化重点品种虹鳟鱼攻关,重点加强虹鳟亲本培育、保存本地化能力和三倍体虹鳟苗种繁育能力,防范和解决国外虹鳟鱼卵进口卡脖子难题。加强潜力优良品种研发储备,依托海头科创中心、莱州明波育种中心,攻关本地品种许氏平鲉、黄带拟鲹(shen)、绿鳍马面鲀等深远海养殖潜力优良品种,为深远海养殖提供优质苗种支撑。做强10家省级水产种业领军企业,着力培育水产种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一批商业化水产育种及推广中心。
(三)加强渔业“烟字牌”品牌建设与宣传。引导水产种业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资源整合及推介力度,着力打造“明波石斑鱼”、“安源刺参”、“经海虹鳟鱼”等种业品牌,塑造“烟台种业”新优势。实施种业融合行动,鼓励相关单位筹备举办以种业为主题的研讨会、推介会、产业论坛,顶格举办世界海参博览会、放鱼节,高规格打造莱州金城现代渔业产业园、黄渤海新区中国海水鱼(北方)活体种质资源库,建设集科普、体验、观光和旅游为一体的海洋文化科普馆和全景参观走廊,让渔业发展成果“看得见”、“能体验”、“可借鉴”,放大中国水产种业烟台“北繁基地”影响力。
(四)强化水产种业发展保障措施。研究制定《烟台市水产种业振兴计划》和新一轮支持水产种业发展政策,加大水产种业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组织实施水产种业扶优行动、烟台市水产种业提升项目等政策扶持项目,重点支持水产种业领军企业育种能力提升和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新品种试验示范等工作,推进全市水产种业振兴。强化水产种业服务保障,优化水产苗种许可、水产苗种进出口审批服务,提升营商环境。支持水产种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水产种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提升协会在水产种业发展政策研究、人才培养与交流、技术与产品推广及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加强水产种业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水产种业全程可追溯和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督和日常执法,不断提高水产苗种质量水平。抓好疫病防控、质量监督抽检、苗种产地检疫等工作,切实维护水产种业发展良好环境。
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
202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