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汉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积极推进烟台种业振兴的建议”收悉,衷心感谢您对烟台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现答复如下: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我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初步建立了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培育推广了一批特色优良品种,为全市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实施种业振兴工程
我市种业振兴项目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烟台市政府2021年9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烟台市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烟政办字〔2021〕57号)文件,烟台市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分别实施了《烟台市种业攻坚》项目和《烟台市2023年“北方种谷”建设暨种业振兴》项目,每年拿出2000万元市级资金支持粮油作物、果蔬、特色农产品及特色畜牧产业育种攻关团队,通过项目提高我市种业创新能力,保障种源供给安全,促进种业产业化发展。
二、积极培育种业企业主体
全市拥有生产经营许可的种子企业40家,中国种业50强企业1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公司3家,占全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总数的1/4。拥有中国信用骨干企业2家,中国种子行业AAA级信用企业3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和龙头企业家3家,形成了一批“金子招牌”,“登海”、“莱单”、“金来”等获得国家和省级著名商标称号。全市农作物种子年销售1.1亿多公斤,年销售总额达13亿元,占全省的17%,其中登海种业位列全国种子销售收入第7位,玉米商品种子销售收入第2位。
三、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
鼓励支持全市种业企业与中国农大、山东农大、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健全。新建成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2处,院士工作站7处,涵盖粮油作物、果蔬等领域。以企业为主体围绕玉米、小麦、苹果、葡萄、肉鸡、肉牛等12个领域组建了育种联合攻关团队24个,成为我市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支撑。全市通过国审和省审玉米、小麦等品种107个,登记苹果、甘薯等非主要农作物品种61个,苹果登记量占全国总数的41%。益生股份自主培育的“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配套系是我省首个通过国家认证的小型白羽肉鸡品种,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
四、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明显
登海605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烟农1212、登海605、鲁花11号等6个品种入选省小麦、玉米、花生骨干型品种。烟农系列小麦、登海系列玉米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亿亩,“烟薯25”6年累计推广至31个省份、2000万亩。农科院选育的黄色苹果品种“烟金蜜”以668万元转让开发,实现了烟台苹果自主选育品种的首次成果转化。“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年均推广父母代约50万套,商品代约8000万只。莱州市金海种业高产攻关地块种植的烟农1212小麦实打亩产880.89公斤,同地块种植的中金玉2513玉米实打亩产1207.37公斤,该地块周年两季粮亩产达2088.26公斤,我市自有品种在本市创造了周年亩产两吨粮的全省记录。
下一步,我局将充分吸纳建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打好种业翻身仗”决策部署和省、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将种业发展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布局,构建长周期、全方位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撑体系,细化制定新一轮意见,争取中央、省市重要政策和项目,整合用好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将烟台建设成为全国、全省现代种业聚集区和创新高地。依托市农科院推动烟台“北方种谷”项目建设,对接招引头部企业、科研团队和平台集中入驻,让“北方种谷”见雏形、机制活、吸纳强
(二)突出优势产业,规划布局三大板块。农作物良种板块,以小麦、玉米、甘薯为重点,深化种质资源保护和鉴定利用,深化小麦育种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冬小麦育种中心(烟台)建设,吸引中科院、隆平高科等顶尖团队、企业在烟台开展联合育种工作。果蔬种苗板块,结合产业园、设施农业提升、高效特色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一批蔬菜、草莓等集约化育苗基地和果树苗木良种繁育中心,打造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果树苗木交易平台。畜禽繁育板块,围绕白羽肉鸡、生猪育种,以省级以上畜禽核心育种场为重点,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优良畜禽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加快畜禽新品种自主培育步伐。
(三)聚焦种业链条,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育种环节,注重育种方法的优化和升级,加强育种联合攻关团队建设,与省内外高端创新平台、专家团队和创新型企业密切合作,强化种业基础和应用研究,利用好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制繁种环节,在海南省建设我市首个政府补贴的南繁科技创新基地,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南繁育种加代、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纯度鉴定等工作,加快新品种、新材料选育效率和水平。推广环节,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企业+市场+农户”推广机制,建设优势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组织实施好玉米重大品种推广补助项目,提高良种推广应用。到2026年,培育新品种40个以上,骨干品种累计推广达到30亿亩以上。
(四)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政策上,扎实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支持种业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发展优势,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骨干、产学研用协同、育繁推一体化商业化育种体系。投入上,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投入力度和运营模式,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资金,建议市本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加大对育种攻关、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引导推动全市种业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力争到2026年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提势上,争取承办举办专业化、高端化的种业博览会、种业论坛等,提升烟台种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衷心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多为“三农”工作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真知灼见,积极工作,开拓创新,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水平。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