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 文字实录

2024年12月30日《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日期:2024-12-30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2月30日召开《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郑玉堂;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庄英;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正功;烟台市大数据局副局长孙义平,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郑玉堂先生;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庄英女士;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正功先生;烟台市大数据局副局长孙义平先生。

下面,请郑玉堂主任介绍有关工作。

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 郑玉堂:

各位新闻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

《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下面我就条例制定的有关情况和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条例的出台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和战略支撑。只有牢牢抓住数字技术变革机遇,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才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加突出。加快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是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数字经济发展决策部署的烟台担当,必将为推动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二、条例的制定过程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立法计划安排,今年5月,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提请审议《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的法规案,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二十一次会议对条例草案先后进行了两次审议。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立法工作,牵头开展调研,提出指导意见。常委会分管领导靠前组织协调,推动工作高效推进。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对条例进行了多次修改,经市人大法制委员会统一审议,按程序提请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11月20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经审查,决定批准《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市人大常委会于11月21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条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三、主要内容

《条例》共十章六十二条,重点在以下方面作出规定:

一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重要着力点。明确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总体布局,支持新型智能装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数据要素等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促进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发展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数字文旅、数字教育、数字养老等。

二是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化。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条例》从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资源确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资源交易、数据资源市场化利用等五个方面,对数据要素的系列技术和经济活动予以规范。

三是提高数字治理化,建立服务推进体系。明确城市治理数字化总体要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和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公平。从组建服务推进机构、培育数字化服务商、设立首席信息官、建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标准制定方面完善数字经济服务推进体系,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四是保障数据安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明确数据安全保护要求,提出完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明确数字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的有关要求,重点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支持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

五是激励和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措施。明确应当安排资金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在人才招引、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感谢郑主任的全面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中新社:

产业数字化是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也是数实融合的成果体现。《条例》对推进产业数字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贯彻落实《条例》,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张正功:

近年来,市工信局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为代表的“智改数转”行动,已成为促进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和关键措施。2024年,烟台获评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批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25个、绿色工厂27个、晨星工厂120个,数字产业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

下步,将围绕《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健全产业政策体系。2024年,烟台市印发《实施六大行动 聚力链式发展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对工业企业实施的投资50万元以上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最高奖补100万元,对数字化转型具有典型示范引领价值的转型案例,最高奖补50万元。2025年,市工信局将加快编制实施细则,广泛征集数字转型项目案例,积极落实奖补政策,让更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享受政策红利。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以创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化学基础原料、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食品精深加工等四个细分行业600多家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2025年改造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力争规上试点企业转型覆盖率超60%,试点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并辐射带动其他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构建产业新生态,形成发展新优势。

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加快培育“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模式,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工业、金融、商贸、文化等方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企业由内生改造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逐步构建以“链主”企业引领、骨干企业协作、中小企业线上集聚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体系。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以上“产业大脑”4个、“晨星工厂”20家以上。

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围绕企业综合发展水平,有计划有侧重地开展诊断评估、政策咨询等工作,常态化开展CIO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家数字化转型能力和水平。2025年组织开展20场以上供需对接活动,聚焦国家级、省级数字化转型要求,开展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揭榜挂帅”行动,发挥烟台市头部企业细分赛道产业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强强联合,培育打造更多的具有烟台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典型解决方案。

中国网:

数字经济是当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驱动力,市大数据局未来在统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有哪些打算?

烟台市大数据局副局长 孙义平:

数字经济作为产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引擎,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市大数据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条例》为工作基本遵循,积极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协同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等社会力量,塑强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共同推进烟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释放乘数效应。统筹全市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升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供给能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用数活力。建设数据要素服务平台,打通基础数据服务“供数、治数、用数”全链条。加快建设高水平数据要素市场,全面开展数据登记、交易备案等工作,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企业,挖掘更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在医疗、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数据创新应用和产品。打造更多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以千行百业应用场景为牵引,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按照需求牵引、适度超前的原则,协调推进以5G、千兆光网、算力基础设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力推进城市算力中心建设,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算力支撑。持续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文旅教体、生态环境等领域融合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高速泛在、智能敏捷、算网融合、智慧便民的数字基础设施。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将数据产业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链,用“链式”思维培育数据产业生态,集聚数据要素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联动各产业牵头部门,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各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产业数据资产融合再加工,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重点围绕制造业“智改数转”、数字农业、数字贸易、智慧文旅等场景打造多跨数字化转型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提升治理服务数字化水平,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持续统筹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爱山东”打造更多服务热点应用,进一步提升社会化领域“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效,方便企业群众“减证办”“免证办”“掌上办”“随时办”。推动政务数据下沉精准服务企业,以平台为支撑实现“极速匹配”“免申即享”,不断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的工作能力。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夯基固本行动,积极争创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围绕“惠民”“兴业”打造一批智慧城市典型应用场景。

胶东在线:

近年来发展改革部门是如何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庄英: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近年来,发展改革部门坚持把做好顶层谋划、产业集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拓展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围绕空天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未来网络、元宇宙等数字产业领域,出台了《关于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烟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烟台市新型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等一批政策文件,谋划了前沿材料、生命科学、先进装备“3+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着力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抢占数字经济产业细分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一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累计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行业高能级创新载体274家,打造省级平台经济重点企业4家、产业集聚区2个,突破数智化核心技术30余项。另一方面,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2024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半导体产业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清洁能源、绿色化工等5个产业集群入选省支柱型雁阵集群。围绕规模效益、企业培育、科技创新、项目谋划等重点任务,“一群一策”建立突破事项清单、目标任务清单和赋能政策清单“三清单”工作机制,推动产业重大事项落实和重点项目落地。

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一方面,连续4年开展全市人工智能示范项目评选。累计对艾睿光电、汉鑫科技、艾迪精密等18个人工智能示范项目和研究机构给予2200万元支持,直接带动烟台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4.5亿元,新增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2个,软件著作权12个,主持或参与行业标准7个,有效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起势发展。另一方面,争取万华化学5G全连接全产业链项目、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智能化项目、玲珑轮胎工业互联网智能化项目等20个重点项目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在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为9个项目争取资金额度8.43亿元,2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

下步,市发展改革委将积极对接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争取更多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支持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民营经济青年企业家培育“扬帆工程”,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青年企业家;持续开展“亲清发改会客厅”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感谢庄主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正通过融合创新和驱动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以法治方式推动烟台市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四位发布人的全面介绍和详细解答,相信大家对今天的发布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充分发挥各自平台的传播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对《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相关内容进行全方位解读和宣传,为我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稍后,我们继续召开《烟台市节约用水条例》新闻发布会,一会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