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专家简介:尹海燕,烟台市环保工程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支部委员、科研室主任,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专家、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第四批科技专家。研究领域:环评、竣工环境验收、可行性研究、资金申请、大气污染防治、清单编制等。
【主持人】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深入解读政策文件。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建烟显策——“一把手”解读政策》栏目。
近日,经烟台市委、市政府同意,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烟台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能源结构清洁低碳高效发展、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抓实抓细工业企业污染减排、移动源污染治理、扬尘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强化源头防控,打好蓝天保卫战,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专家、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第四批科技专家尹海燕,就《实施方案》中的主要工作向大家进行介绍。
【主持人】您好,尹教授。
【尹教授】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近年来,烟台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我们请尹教授讲一下在该政策提到的“四减四增”指的是什么,《实施方案》出台有何积极意义?
【尹教授】好的,主持人。所谓“四减四增”,即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水路运输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通过查阅公开数据及文件信息,可以看到,从2018年起,烟台市已连续实施两轮“四减四增”行动。此次《实施方案》出台施行,是对国务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省级方案任务要求的贯彻落实,从内容上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四减四增”两项工作融合,结合了烟台市工作实际,对前期“四减四增”工作经验作了一定的衔接。总体来看,《实施方案》的适时出台,十分有利于继续拓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纲领性文件。
【主持人】那么,烟台市相关工作前期成效如何,继续实施的必要性是什么?请尹教授详细的讲解一下。
【尹教授】前期,烟台市从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着手,逐步破解环境治理中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产业结构方面。烟台市规上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4.31%;含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比例提升10.3%。能源结构方面。烟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8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增长2.9%。运输结构方面。水路、铁路货物运输量分别增长10.48%、46.91%,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16355辆。农业投入结构方面。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6.81%、7.91%,商品有机肥使用量累计新增104.97万吨。但综合分析,烟台的环境质量现状虽排在全省前列,但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已进入了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进一步改善压力很大,深化绿色转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投入,所以现在结合实际情况继续推行新的《实施方案》十分必要。
【主持人】那么新的《实施方案》该如何实施落实?
【尹教授】《实施方案》以降低PM2.5浓度、消除重污染天气为核心目标,深入实施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引导企业开展环保绩效提级,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同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社会低碳绿色转型,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另外,从《实施方案》可以看出,下步烟台将持续利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的“组合拳”,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环境治理,力在形成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观众朋友,通过尹教授的详细阐述,我们了解到,烟台市正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我们相信,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烟台市一定能够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再次感谢尹教授的到来。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