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2023年12月,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第十四届委员会第85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先后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以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纪要》要求,起草了《烟台市质量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以下简称《方案》)。
二、制定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施质量创新提升、品质升级提升、质量品牌提升、智能绿色提升、质量生态提升“五个提升”,将烟台建设成为质量强省核心引领城市,到2025年,烟台质量品牌竞争力走在全省前列,力争实现“五个提升”。
三、制定依据
依据《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制定。
四、主要特点
(一)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方案》把满足人民需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加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供给,满足多样化、多层级的消费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
(二)突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方案》聚焦当前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突出体现质量发展的创新赋能、区域协调、绿色支撑、共建共享。
(三)突出系统推进原则。《方案》调整领域从传统的产品、工程、服务等微观质量领域向产业、区域等宏观质量领域拓展,对增强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等进行系统部署,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
(四)突出质量变革创新。把质量创新作为质量强市工作核心,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出台质量激励政策,建立多元救济机制。
五、主要举措
(一)围绕创新发力
通过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克难、助推企业自主创新、招引培育人才等举措,浓厚社会和企业创新氛围,提升创新实效。
构建具有烟台特色、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实验室体系,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医养健康、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一批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的新型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成6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基础前沿重点科学领域力争实现一批“首创”技术创新突破,在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新型显示、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领域,努力突破一批技术难题。推动化工产业强链,重点支持裕龙石化聚焦烯烃和芳烃产业链高值利用、核心催化剂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人才培育体系,聚焦关键核心领域人才需求,招引一批高端拔尖人才,开展人才评选活动。
(二)围绕品质发力
培育高端制造服务业,高标准建设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提升橙色云工业设计协同创新平台和山东省创新设计研究院服务能力。重点发展研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APP软件,累计打造10家以上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加快环渤海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搭建一站式、全方位综合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
开展质量竞争型产业提质行动和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聚焦“9+N”产业,引进落地一批、推进实施一批、投产达效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培育形成10条左右链条完整且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韧性的优势产业链与特色产业链。加快培育推广一批高水平智能制造装备,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创建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展国家工业云、工业大数据试点,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围绕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重点消费品和重大技术装备提升产品质量。
实施创新示范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示范和高质量发展产业示范。各区市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开展“一县一品”区域质量提升,打造一批县域质量发展标杆典范。实施“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山东优质产品基地12个,争创产业集聚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
(三)围绕品牌发力
开展烟台农品振兴行动、制造品牌集群化行动、文旅升级行动和建造腾飞行动,打响烟台品牌。
农业方面,做好“烟台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实施烟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三年行动,打造“国际葡萄酒名城”,推进深远海水产品综合品牌体系建设。加大烟台海参、鲍鱼、海肠等地理标识的品牌包装和防伪研发推广力度。
制造业方面,推动制造企业品牌集群化发展,健全梯度培育工作机制,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大力培育“名、优、特、新”品牌,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文旅产业方面,以“仙境海岸·鲜美烟台”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为引领,全方位构建烟台文旅品牌体系,建设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智慧文旅融合大数据中心,培育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烟台市民文化节、烟台海岸音乐节等烟台地域特色活动。
建造业方面,严控新建超高层建筑和高层高密度住宅,推广“零碳”建筑,城镇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探索打造绿色建造产业园。打造一批绿色建造优势品牌,推进智慧工地品牌建设,提高建筑项目数字化设计水平。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品牌高端化。以空港(蓬莱国际机场)、海港(蓬莱东港)、陆港(高铁烟台南站)三大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开放互通、区域融合、综合立体、外联内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以大季家枢纽站、烟台城铁南站为中心,覆盖所有区市的综合客运枢纽。加快老岚水库、卧龙水库、山吴家水库等10项水网工程建设,完善区市内部水网格局。
(四)围绕质量普惠发力
着力保障民生,建立“菜篮子”重点品种应急保供生产基地名录,稳定生猪、蔬菜基础产能,做好农产品、食品生产设施提档升级,确保食品安全达标,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主要农产品合格率98%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以上。
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工作,加快城乡农贸市场新建和改造步伐,推动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企业实现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结合,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消费功能。每个区市培育1—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家政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全科社区工作者”培育制度,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在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聚力打造“烟台大姐”服务品牌。
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服务质量。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支持职业院校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符合全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鼓励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国有房屋等免费或低价用于养老托育服务。
打造智慧城市。实现5G网络市域全覆盖、5G网络用户普及率达到56%。推广应用具备多维感知、高精度定位、智能网联功能的终端设备。继续推行“一码通城”,推动市民和企业相关的政务、社区、生活等方面智能化服务向“爱山东”APP集聚,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搭建全市统一支付平台,持续拓展“鲁通码”场景,开发智慧停车应用,实现资源统筹利用和信息精准推送,建设“全城一个停车场”。
六、政策咨询部门及联系方式
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科 联系方式:0535-69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