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北皂学校2024-2025学年劳动教育工作报告

日期:2025-06-30     

字号:

基本情况:龙口市北皂学校,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6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每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等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

二、基地建立情况

基地地处龙口市北皂学校北门附近,主要种植应季蔬菜和一些果蔬、苗木等。

三、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的劳动教育教材为: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四、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0.2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果蔬种植以及校外研学方面。

五、本学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严格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教师目标

1. 专业素养提升

深入掌握劳动教育理论、政策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能熟练运用劳动教育方法论设计教学活动。持续拓展劳动技能储备,掌握至少3 - 4项生活技能(如烹饪、家居收纳)、生产劳动技能(如植物栽培、简单木工)和服务性劳动技能(如社区服务策划),并具备将技能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

2. 教学创新与实施

设计多样化劳动教育课程,融合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模式,将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如生物、物理、化学)有机结合,增强课程趣味性与实践性。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动态跟踪学生劳动成长轨迹。

3. 学生发展引导

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劳动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劳动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关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能力水平学生提供分层指导,培养学生解决劳动实践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家校社协同育人

主动与家长沟通,指导家庭劳动实践任务,定期反馈学生劳动表现,形成家校劳动教育合力。

课程目标

劳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真挚劳动情感、掌握必备劳动技能、训练创造性劳动思维,使学生具备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乐于劳动、解决问题、激发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理解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 

2、掌握基础劳动知识与技能。

学习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初步了解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在劳动中的应用。 

3、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1)通过参与公益劳动和职业体验,增强社会服务意识。 

(2)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创新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二)课程任务

1、基础任务:培养劳动观念与习惯。

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内涵,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认同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与生涯规划意识,通过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和价值。 

2、核心任务:提升劳动技能与实践能力。

(1)生活劳动技能

家政能力:学习烹饪(如做家常菜)、衣物整理、家居清洁与简单维修(如换灯泡、修桌椅)。 

自我管理:制定个人劳动计划,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2)生产劳动技能

掌握常见农作物种植、手工制作(如陶艺、编织)、简单电器维修等技能,理解生产劳动的基本流程与科学原理。

(3)服务性劳动技能

校园服务:参与食堂帮厨、垃圾分类、校园绿化维护等。 

社区服务:组织公益劳动(如敬老院清洁、社区环保宣传、春运小帮手)、职业体验(如超市理货员、图书馆管理员)。 

(三)课程规划

建构起以劳动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劳动核心素养为统领,连接学校、家庭、社会,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年级

劳动主题

具体内容

六年级

生活技能

会整理、清洁自己的房间,分类摆放书籍、衣物。

学会衣物清洗要领,能熟练使用洗衣机。

能在传统佳节、亲友生日、探视病人时挑选合适的礼品与包装。

七年级

技艺创新

会利用生活废旧品制作收纳盒。

八年级

精神传承

管理家庭一周的开支。

协助父母接待家中客人,客人走后主动打扫卫生。

九年级

志愿服务

到校外基地进行一次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劳动体验。

(四)具体实施

通过“一节劳动课,一个劳动周,一份劳动清单、一次实践节,一共教学共同体”的五个一方式,推进课程实施。

1.资源保障。设计校园劳动实践基地、配置工具与材料。

2.劳动周。每学年五一劳动节设立一个“劳动周”,利用五一假期开展家务劳动和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包括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校内举办劳动技能比赛,展示劳动素养成果。

3、劳动清单。结合各学段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题劳动活动,我们学校制定低、中高段劳动清单,各年级依据劳动清单选择若干劳动项目,相关课任老师共同开发课程,确保完成各年级相应任务群的劳动项目学习。

4、课堂讲授。通过案例讲解劳动安全、工具使用等知识。分小组完成劳动任务。

(五)课程评价

1、学生素养评价。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和劳动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和实践应用评价。

2、课程实施评价。根据《龙口市北皂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方案的评价体系》,明确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对应指标,根据评价结果,评估课程开发是否充分体现学校课程目标,教师指导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源保障是否充足。具体评价措施:

①教师自评(包含教学反思、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等)。

②学生反馈(包括问卷调查等)。

③家长/社区评价(包括家长对家庭劳动任务效果的反馈、社区合作方对服务性劳动的评价等)。

3、劳动教育宣传

①美篇、学校公众号

②学校宣传栏

③教师个人制作视频、美篇

(六)课程保障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实施领导小组,成立劳动教育办公室,领导负责实施和督导工作,组建劳动教育教研团队,整体优化课程设置,保证劳动教育课程顺利开展。从课程的开发到课程实施,再到成果总结,全过程做好活动计划、方案,及时将劳动教育过程进行总结、宣传。

1、加强师资队伍保障。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

2、资源保障。用好学校管理教学的环节,实施全景式育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整合劳动教育场所空间资源;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融合,做好课内劳动赋能。

3、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提前沟通,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强化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强化劳动安全教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