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搭平台畅通道塑品牌----海关助力烟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 |
| |
2019年,烟台获批成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五年多来,依托综试区的制度高地优势,烟台相继开展直邮出口、保税备货模式等多种跨境电商业务。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烟台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模式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票,成为拉动区域外贸增长的强劲引擎。 5月6日,位于烟台综合保税区的山东宏捷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仓库内一片繁忙,分拣、打包、装车……操作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一件件电商包裹整装待发。 “公司创业初期连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最基本的核注清单如何申报都不清楚,海关多次上门指导,从政策利用、账册设立到货物通关提供全流程帮扶,我们才慢慢打开局面。”公司负责人董强回忆,企业最初开展业务时日均发货量不到100单,现如今已发展到每日发货量超1万单。 为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销量,海关推出跨境电商组套销售模式,允许企业在符合海关监管要求下,将多件商品组合成套装销往市场。今年以来,企业已累计组装销售超2万套商品,更灵活的销售模式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逐渐显现,为此,烟台海关先后落地实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税款电子支付、担保电子化、关税保证保险等改革措施,缓解成长中的跨境电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在烟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跨境电商发展浪潮,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推动国货出海,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塑品牌”的提档升级。 烟台明顺食品有限公司是品牌化发展的受益者之一。这家主营油炸果蔬产品的企业自2023年通过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以来,订单量快速攀升,今年前4个月出口量达239吨。 “在海关帮助指导下,我们的产品坐上了跨境电商的‘出口快车’。通过电商平台,可以直接接触到广泛的国外客户,更好地捕捉市场需求,在产品上持续创新。”公司贸易经理张雪健介绍,为保障产品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海关还大力支持企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为了让本土产品既能“走出去”,又能“立得住”,烟台海关主动为企业提供对应出口国家的检验检疫标准和市场准入要求,确保企业在跨境贸易中能有效做到质量源头把控。同时加大出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前对接跨境电商平台与商户,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市场知识产权情况,前置化规避侵权风险,擦亮特色消费品牌的出海金名片。 “从无到有、从有到大”,跨境电商业务规模的迅速提升,带动了“物流仓储”产业带的协同跃升。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烟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经吸引了京东综合仓、菜鸟优选仓等10余个头部集货仓落户集聚。 2024年12月,1万平方米的菜鸟中心仓项目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正式投用,日均可处理订单超6000单,成为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的又一有力支撑。 “效率是跨境电商的生命线。”谈及为何将山东首家菜鸟中心仓项目落户烟台,项目负责人坦言,选择烟台的关键在于其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海关搭建“即报即审+灵活查验+优先放行”通关机制,通过“5+2”全天候保障、智慧卡口秒级过卡等举措,实现无问题清单通关“零延时”。此外,海关“两步申报”“提前报关”等便利化措施,进一步压缩了物流成本,让“买全球”更加高效。 “头部仓的入驻完善了区内跨境电商产业生态链,也能吸引更多电商‘新势力’接轨仓储产业带,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良性循环。”烟台海关驻八角办事处综合业务科科长邓怡介绍。 烟台海关驻八角办事处主任李涛表示,该关将进一步融入地方发展大局,探索更多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便利措施,推动烟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为将烟台打造成为辐射东北亚的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贡献更大海关力量。(贾永琦、刘艳青/文)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