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教师管理制度

日期:2025-05-08     

字号:

海阳一中教师管理制度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制定本制度。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通过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规范、导向与激励功能,杜绝片面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奖惩性评价的现象。通过评价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考核方法

学校成立教师工作评价小组,主要成员有全体领导、各级部备课组长,以及骨干教师。各级部由级部负责人和备课组长组成级部考评小组。考评小组在学校教师工作评价委员会领导下对教师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合格率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考核。

一、职业道德(10分)

详见《海阳一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教师积分乘以10%作为本项得分。只教学考学科的教师和音体美教师评议分,级部教师评议占60%,级部考核小组占40%;其他教师评议分,学生评议占20%,级部教师评议占40%,考核小组评议占40%,职员评议分,全体领导评议占60%,职员互相评议占40%。

二、工作量(20分)

(一)课时工作量(15分)

以每学期每名教师的周课节数为依据进行核算,周课时工作量满8节记15分,每超一课时加0.8分,每少一课时扣0.8分。高三理综和文综老师,因为下学期要额外做大量的综合科工作,所以下学期的周工作量加2课时。上下两学期的工作量取平均。关于代课的规定,在学期初工作安排的基础上,代课部分给工作量加分,达到正常工作量,1-20课时每课时加0.08分,21-40课时每课时加0.06分,41-60课时每课时加0.04分,60课时以上每课时加0.03分。不足正常工作量时,1-20课时每课时加0.06分,21-40课时每课时加0.045分,41-60课时每课时加0.03分,60课时以上每课时加0.02分。按照分段计分办法计算。

因事假、病假请假的教师,请假时间的工作量扣除计算办法:

           连续请假周数(连续5天算1周)

                               × 个人课时工作量

                      20

(二)管理工作量(5分)

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等管理工作计算工作量。根据级部和政教处记录的班主任年终考核结果将班主任分为三个等次,分别记5分、4分、3分,三个等次的人数比例为3:5:2。计算人数用四舍五入法,下同),优秀班主任再加2分。担任班级副班主任加1分,没有完成工作职责的加0.5分。教研组长加2分,备课组长加1分,担任班主任的组长加1分。优秀教研组长分别加1分。党小组长加1分,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备课组长各占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人数的1/3。

(三)出勤率

学校根据考勤情况对教师迟到、早退、请假进行扣分:迟到、早退1次者扣0.5分,因病未住院、事假每学期累计不超过4天不扣分,累计超过4天者每超1天,扣0.3分,旷工1节扣1分;学校、级部集会和其它集体活动,请假1次扣0.5分,无故不参加会议以旷工论处。学校抽查不在岗,未请假且不能及时返回工作岗位,按旷工计算;值大、小班时要请假必须和其他老师调值,空大班每次扣1分,空小班每节课扣0.5分;级部组织的各种考试,人员非常紧张,老师们要克服困难,尽可能参加监考,如果请假,每请一天扣1分。一学年的扣分累加,直接从考核的最后结果中扣除。因病住院(出具县级及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和住院病历复印件)一周扣0.5分,两周扣1分,三周扣1.5分,一个月扣2分,以后每多一个月扣1分,一个学期扣6分。工伤、函授学习、婚假、产假规定时间内不扣分。

三、工作表现(18分)

(一)德育工作与导师制(3分)

德育工作主要考察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履行全员育人的职责、帮助学习或者发展困难的学生等情况。具体查看导师制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师生反思记录本、工作总结以及级部记录等,再加上学生问卷调查,分等记绩,一等3分,二等2分,各占50%。要求每学期对承包学生谈话次数不少于3次,每少1次扣1分。

(二)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5分)

学生对本班高考科目的教师依据上课、值班表现、关爱学生、导师制工作、教学水平、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班内教师排序,A班分两个等次,比例为2:1,一等5分,二等4分;B班分三个等次,比例为3:2:1(高一上学期比例为4:3:2),一等5分、二等4分、三等3分。教多个班级的教师取平均分。

(三)教学常规(10分)

1、备课(8分)

教师个人备课5分、集体备课3分,以级部为单位由学校考评小组对所有教师的备课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主要指教案、导学提纲、错题重做、教师学生错题集等)进行检查评比,每学期检查一次;其中个人备课分为三个等次,比例为5:4:1,一等5分,二等4分,三等3分;集体备课分为两个等次,一等3分,二等2分,各占50%。

    2、听评课(2分)

有效听课节数: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认真且达到有效听课节数并积极参加评课者记滿分,听课每少一节扣0.5分。评课内容不完善、评课质量差的扣1分。

四、专业发展(3分)

   专业发展中的教学成果必须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整合开发,各处室管理、服务、活动课程开发,各学科主题特色课程开发,教师个人特色课程开发方面,形成了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实施,得到学校、学生的认可,视课程开发的容量、质量,经课程开发审核小组认定,加1—2分。处室、教研组集体或部分合作开发的依据分工、工作量、贡献来认定加分。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校本教研,要求每学年完成一篇教学案例设计和一篇教学反思、感悟。于每年6月底完成(50周岁以上除外),未完成的各扣0.5分。


五、育人效果(18分)

(一)习惯养成、身心健康方面等班集体育人效果(6分)

习惯养成包括学生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的习惯养成情况;身心健康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达标率情况。班主任协同任科教师要加强对班级学生在该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各班级以班主任为核心,所有任科教师齐抓共管,共同对学生日常行为、思想状况、学习情况、身心健康负责。考评依据就是政教处每月公布的班级量化,学期末求出平均分,然后同系列班级排序,一等6分,二等5分,三等4分,三个等次的比例为3:5:2。最终得分即为该班教师的得分,任教同一班级的教师得分相同,任教不同班级取平均分。高一选课走班分班之后无法合理区分,只计算分班之前的分数,下学期后半学期各班级分数相同。高二分数差值减少到0.3分,一等6分,二等5.7分,三等5.4分。高三维持不变。

(二)学生整体学习效果(6分)

高三计算班级成绩得分(班级优生数加上线数等于班级成绩得分),高一、高二计算班级学生总成绩的平均分(平行班级取相同人数 高二:理A50、文A48,理B48、文B38;高一:大A50、小A48,B班45),然后同系列班级排序,一等记6分,二等5分,三等4分。三个等次的计分办法见下表。(注:虚拟学生成绩计算办法——学生如果开学没有报到、学校安排转班学习或学生因户籍等原因需外出高考,该生成绩,参照分班时该生名次下一人的成绩)

(三)备课组集体育人效果(6分)

备课组所有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级部考评小组根据级部全体学生该科学习情况给教师记绩。本学科上线数与优生数之和,即为本组得分,据此排序,一等记6分,二等5分,三等4分,三个等次的名额分配见下表:

备课组数

一等数

二等数

三等数

6

3

2

1

9

4

3

2

六、合格率(文化课教师教学成绩)(45分)

(一)高一高二上学期期末模块测试占40%、下学期期末模块测试占60%,计算教师教学成绩。高三按第一学期期末模块测试占20%,第二学期三月诊断性测试占30%、五月诊断性测试占20%、高考占30%计算教师教学成绩,如果不公布高考的成绩则五月占50%。高三三月和五月测试中,理综和文综均以综合成绩作为教师的考核成绩,不再分学科统计。

(二)教学成绩计算方法:先计算教师的教学成绩原始分,公式如下:

    教师的教学成绩原始分 = 教师在某班级单科上线数+优生数+(班级成绩得分×50%)

任教同系列的教师取教师教学成绩原始分的平均分,即为教师个人教学成绩原始分得分。任教两个系列的教师分别计算教师的两个系列教学成绩原始分。

(三)不同系列教师成绩计算办法:高二、高三:先将各系列教师按教师的教学成绩原始分由高到低排序,B系列教师教学成绩得分数值为45分—25分。确定B系列教师的人数,计算B系列教师的教学成绩系列差,【20除以(人数—1)】。第一名45分,依据排序依次减去系列差得到下一名次的得分。A系列教师教学成绩得分数值为45分—35分,确定A系列教师的人数,计算A系列教师的教学成绩系列差,【10除以(人数—1)】,第一名45分,依据排序依次减去系列差得到下一名次的得分。大A系列教师教学成绩数值为45分-39分,计算方法同前;高一:先将各系列教师按教师的教学成绩原始分由高到低排序,B系列教师教学成绩得分数值为45分—25分。确定B系列教师的人数,计算B系列教师的教学成绩系列差,【20除以(人数—1)】。第一名45分,依据排序依次减去系列差得到下一名次的得分。A系列教师第一名45分,依据排序依次减去B系列的系列差得到下一名次的得分。任教两个系列的教师教学成绩取平均分。对A系列中第一名原始成绩超过第二名3分以上的加3分,第二名超过第三名3分的加2分,第三名超过第四名3分的加1分。对B系列中第一名原始成绩超过第二名5分以上的加3分,第二名超过第三名5分的加2分,第三名超过第四名5分的加1分(上述加分每人只能加一次,上一名次向下兼容下一名次) 注意:高一、高二、高三公布的考核细则,参照级部公布的考评办法。

七、只教学考学科教师和音体美教师的考评条例

考评内容主要包含职业道德、工作量、备课、专业发展、过程评价、本系列教师互相评议和学校考评小组评议等六部分组成,分值安排如下:

(一)职业道德10分。详见《海阳一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教师积分乘以10%作为本项得分。

(二)工作量20分。课时工作量(常规工作量),周课时工作量满8节,记20分,每超一课时加0.3分,每少一课时扣0.1分。承担学校、级部安排的额外工作,视工作性质、情况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体育组、美术组、音乐组、信息技术组、通用技术组、网络技术组、综合实践组组长加1分。因事假、病假请假的教师,请假时间的工作量扣除办法,同前面条例中的二、工作量(一)课时工作量中的规定,出勤率同前面条例中的“二、工作量(三)出勤率”。

(三)备课20分。由学校考评小组对该系列所有教师的备课(主要指教案、白板课件制作等,备课内容须与学期初制定的课程计划一致,否则不得分。)进行检查评比,根据检查结果排队,分等记绩:一等为20分,二等为18分,两个等次的人数比例为3:5。

(四)专业发展3分。参考前面条例中的“四、专业发展”。

(五)过程评价分。对本系列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自己工作职责之内的其它工作,学校、处室、级部督察小组采用现场、网络督查、学生举报等方式进行扣分。

(六)评议分47分。本系列教师互相评议25分,学校考评小组评议22分,评议之前各位教师述职,述职时要带齐自己指导学生的获奖情况材料,以及自己专业成长发展的相关证书等,同时把自己的述职内容简明扼要地写成文字材料打印并交办公室汇总,以备评委评分时参考。根据得分高低排序,本系列级部教师互相评议,一等25分,二等23分,三等21分。学校考评小组评议,一等记22分,二等20分,三等18分,三个等次的人数比例为3:5:2。上述五部分得分相加,在本系列内排序,作为年度考评的依据。

八、前后勤职员考评条例:职员考核成绩=职业道德(10分)+考勤(20分)+全体领导评议(40分)+前后勤职员互相评议(30分)+过程评价分+奖励分(5分)。

(一)职业道德(10分)详见《海阳一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师德分乘以10%作为本项得分

(二)考勤(20分):考勤办法同教师考勤办法。

(三)履行职责(70分):各处室教职工依据处室考核细则,通过查看工作日志,平日检查,期末述职等形式,采取评议打分的办法对职员进行量化评估,其中全体领导评议40分,一等40分,二等36分,三等32分,比例大致为3:5:2,前后勤职员互相评议30分,一等30分,二等28分,三等26分,比例为3:5:2。评议之前,把自己的述职内容简明扼要地写成文字材料打印并交办公室汇总,以备评分时参考。

(四)过程评价分:对工作职责之内的和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的非常态工作,采用现场、网络督查、学生举报等方式对工作中出现的纰漏、失误进行扣分。承担学校、级部安排的兼职选修、必修课程,平台管理员等工作视工作性质、情况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学校任命的组长、负责人加1分。

(五)奖励分(5分):对在本职工作中勇于创新、努力工作,在本职工作中取得很好效果,赢得领导、老师、学生赞扬的,由校长办公会研究给予加分。

九、行为规范督查:根据《海阳一中教职工行为规范督查制度》,平日督查记录的督查扣分将直接从最后的考核总分中扣除。

十、考核结果的使用

(一)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二)本条例中未涉及到的特殊情况的记分、加分或罚分由学校行政办公会研究决定。

(三)考核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将直接用于教职工评先选优等。

(四)参照各级部教师人数和各级部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对高一、高二、高三三个级部进行优秀名额分配。

以上条例所有解释权归校长办公会。

 

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