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守护听力健康,远离生产性噪声危害

日期:2025-05-07     

字号:

一、什么是生产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按噪声的时间分布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连续声包括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稳态噪声,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间断声也称脉冲噪声,指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

二、什么是噪声作业?

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小时/天或40小时/周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0dB(A)的作业。

三、哪些行业和工序可产生较大噪声呢?

大多数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有噪声产生,其中噪声强度较大的有采矿业中的凿岩、破碎等工序;制造业中地冲压、打磨等工序;建筑业中的打桩、切割等工序。

四、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有哪些危害?

1.听觉系统危害。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可造成听力下降、耳鸣,甚至发展成噪声聋。此外,无防护或防护不当情况下,强烈爆炸产生冲击波可能造成急性听觉系统外伤而导致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

2.神经系统危害。噪声可引起头痛、头晕、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神经系统反应。

3.心血管系统危害。噪声能使人出现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管痉挛等症状。长期接触较强噪声可使血压持续性增高,对心脏造成损害。

4.消化系统危害。噪声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蠕动减慢,让人食欲变差,甚至引发脂肪代谢障碍,使血胆固醇升高。

5.其他危害。噪声还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胎儿听觉器官的先天性损伤等。

五、如何减少噪声的危害?

1.控制噪声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机械;提高零部件加工的精度和装配质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振动。定期检测劳动者接触噪声强度,确保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要求。

2.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隔声、吸声、消声等方式控制噪声传播,如安装或配备隔声罩、吸声体、消声器等。

3.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正确选用防噪声耳塞、耳罩等护耳器。注意耳塞需正确塞入耳道,耳罩需紧密贴合头部,确保无缝隙。如护耳器破损、老化或过期时及时更换,避免防护失效。

4.健康监护。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噪声禁忌人员不得上岗;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疑似噪声聋及时申请职业病诊断。

5.管理优化。高噪声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护耳器;缩短高噪声岗位作业时间,实行轮岗制度;设置隔音休息区,促进听觉疲劳恢复。

来源:烟台疾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