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许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金融助力工程,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和财政金融工作的关注与关心,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提案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开展调研讨论,认为提案相关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已将相关建议内容纳入下步工作措施中。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16条重点产业链的“打样示范链”,印发实施《关于促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新一轮指向精准的差异化扶持发展政策,累计发放政策扶持奖励4.1亿元,推动28款新药顺利进入临床、12款三类药械上市投产,有效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全市现有生物医药规上企业212家,规范建设了蓝色药谷生命岛、荣昌生物医药产业园、绿叶国际医药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泰爱、爱地希、若欣林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1类创新药走向国内外市场,还有41种1类新药、11种三类医疗器械处于临床及上市申请阶段。目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山东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为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融资支持,我们持续强化政策引领,深化金融创新,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制定出台《金融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深化金融伙伴机制实施“金链”行动提升烟台市“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务质效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靶向精准的政策扶持体系、系统全面的评价激励体系,引导银行机构不断丰富金融供给,为生物医药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提供资金支持。加大金融伙伴、金融管家、金融专家团等助企帮扶力度,引导各银行机构发挥集团化、专业化、多元化金融优势,主动对接生物医药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在融资规划方面做好顾问,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融资服务,截至2024年末,全市生物医药类企业贷款余额达104.57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40.98亿元,累计增幅达64.44%。
二是强化金融服务创新。连续举办两届烟台市金融创新成果奖,推动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围绕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服务、金融管理等开展创新。针对生物医药等科技初创型企业轻资产的特点,鼓励金融机构“扶早扶小”,先后推出“创新积分贷”“科技人才贷”等支持科创企业专属信贷产品80余个;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模式,推出“基投贷”等信贷产品,强化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出“知识产权+成果贷”等组合担保方案。同时,加大对生物医药等产业园区的金融服务,推动园区内融资对接活动有效开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中信银行推出“园区贷”产品,以企业的知识产权、订单合同等作为质押物,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额度,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三是发挥股权创投基金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市财金集团通过政府投资基金累计投资生物医药领域项目14个,投资金额4.99亿元,并设立烟台市首支创新药科技成果孵化基金,总规模达2亿元。市国丰集团牵头成立100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母基金,联合知名投资机构签约子基金17只,母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28个,投资金额17.38亿元,为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持续营造良好投资发展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的支持力度,荣昌生物、隽秀科技、蓝纳成、米度生物等企业均获得了基金机构投资,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是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加大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发掘培育力度,筛选优质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加强跟踪指导服务,积极推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目前,我市已有绿叶制药、正海生物、荣昌生物、东诚药业、瑞康医药、博安生物、万润股份等医药产业企业上市,累计实现首发融资138.16亿元,股权再融资119.94亿元,发行公司债和可转债融资39.16亿元,有效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上市公司用好资本市场政策工具,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的并购重组,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比如,东诚药业斥资40多亿元,先后收购安迪科、云克药业、GMS等企业,转型成为国内核医疗领先企业。万润股份以8.5亿元收购美国MP公司,业务涉足生命科学和体外诊断领域。
二、下步工作打算
生物医药属于重资金投入行业,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产品周期长的特点。由于企业资产多为知识产权和技术,缺乏传统的厂房、设备等抵押物,使得银行在评估贷款时面临较大风险,而近年来国家监管政策收紧,也对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造成了很大障碍。受外部环境影响,投资大幅下降也成为当前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借鉴提案建议,在前段工作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提供更加精准高效服务,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优质企业项目倾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和赋能。
一是提升医药企业融资服务水平。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定期梳理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需求,发挥好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烟台市“千企万户大走访”、“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民营企业直连机制,推动银行机构主动靠上服务,量身定制融资方案。鼓励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开发适合生物医药等初创型中小企业的动产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创新型金融支持产品,缓解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传统抵质押物不足等问题。积极探索“投、贷、担、保”联动,协调各金融机构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增加企业融资可获得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有效发挥基金投资赋能作用。发挥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创新药成果孵化基金等政府投资性基金作用,对潜力企业和优质研发管线加强战略投资,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龙头企业单独或联合设立投资基金,加强创新孵化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常态化举办投融资路演、项目展示等活动,强化投贷联动和投融资合作对接,进一步激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活力。
三是积极推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持续发掘培育生物医药领域优质企业资源,主动对接沪深北交易所和全国股转公司,常态化举办资本市场培训活动,加强精准指导和跟踪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不同板块。引导上市公司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债券等形式募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四是支持优质企业开展并购重组。鼓励上市公司抢抓政策窗口期,通过并购重组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规模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生态主导力。加强与市内外上市公司沟通对接,推介我市具有关键核心技术、成长潜力大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入资本市场。推动金融机构为并购重组及后续运营提供并购贷款、并购保险、并购债券等金融工具,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感谢您对全市财政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您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