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有关饮水安全的知识

日期:2025-05-06     

字号:

一、生活饮用水从何而来

生活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是城市供水的主要来源。这类水源易受自然因素(如季节变化)和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影响,水质波动较大,需经过复杂的净化处理才能达标。

地下水:存在于地下岩石或土壤空隙中,水质相对稳定、清澈,但可能含有较高的矿物质(如钙、镁离子),部分地区还可能存在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问题。

无论是哪种水源,都需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多道处理工序,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后,才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二、水质安全的“隐形守护者”

生活饮用水的质量关乎健康,这些指标需要重点关注:

微生物指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是引发肠道疾病的元凶。自来水厂通过添加氯气、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杀灭微生物,但管网老化或二次供水设施清洁不当,可能导致微生物“卷土重来”。

化学物质指标:重金属(铅、汞、镉)、农药残留、消毒副产物(如三氯甲烷)等化学物质长期摄入会损害人体器官。国家对这些物质的含量有严格限制,确保饮水安全。

感官性状指标:水的颜色、气味、浑浊度直接反映水质情况。若发现水有异味、异色或浑浊,需警惕污染风险,及时排查原因。

三、饮水误区

误区1:自来水有氯味,喝了致癌

真相:自来水添加少量氯是为了持续杀菌,防止管网中微生物滋生。只要余氯含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不超过4mg/L),不仅无害,反而能保障饮水安全。烧开后,余氯会挥发,不必担心。

误区2:桶装水比自来水更健康

真相:桶装水若密封不严、储存过久或饮水机清洁不当,易滋生细菌。部分桶装水矿物质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可能增加肾脏负担。相比之下,符合标准的自来水更经济、安全。

误区3:喝碱性水能调节体质

真相:人体酸碱平衡由自身调节系统维持,喝水无法改变体质酸碱性。所谓“碱性水养生”缺乏科学依据,盲目饮用高价碱性水可能得不偿失。

四、科学饮水

(一)家庭用水防护指南

1.定期清洗水管:建议每2-3年请专业人员清洗家庭水管,防止管道内壁污垢、微生物堆积。

2.关注二次供水设施:高层住户的水箱、水池需定期消毒,物业应公示清洗记录,居民可随时监督。

3.正确储存饮用水:用干净容器接水后及时加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隔夜水、千滚水可烧开后饮用,不必过度担心亚硝酸盐问题。

(二)特殊场景饮水建议

旅行时:优先选择瓶装水,避免饮用生水或来源不明的水;使用便携式滤水设备过滤水源。

婴幼儿用水:冲泡奶粉建议使用煮沸冷却至合适温度的自来水,无需使用矿泉水,以免矿物质摄入过量。

五、发现水质异常,怎么办

若发现家中自来水出现浑浊、异味、异色等情况,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1.检查自家管道:查看水龙头滤网是否堵塞,热水器、净水器是否需更换滤芯。

2.联系供水部门:拨打当地自来水公司服务热线,反馈问题并申请水质检测。

3.保留证据:取水样密封保存,必要时可向卫生监督部门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