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文峰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校根据莱州市教体局工作部署,坚持“真抓实干,增值文峰”工作思路,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以狠抓课堂教学为主线,增强课程育人能力,提升教师素质,培育学生素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
学校承办烟台市“互联网+项目式学习”莱州现场会,迎接了潍坊昌邑市教研室教育考察团,学校“三航”课程育人经验在烟台市初中校长培训班上做典型交流,学校“导学互助•思辨增质•学力进阶”课堂教学迭代发展策略荣获烟台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承接了莱州市数学、物理、政治教研活动现场,安排了数学、地理全市教师新教材培训活动。
初四中考再传捷报,学生总数343人参加中考,考入一中奥赛班38人,前2200名统招生172人(含音乐4/美术5/体育2等11人),全市前2400名有182人,综合上线率获得全市第 *名。在期末统考中,各级部总体基本稳住了全市前四名的成绩,其中初三级部政治组获得全市第二名,语文组和英语组获得全市第三名,信息会考A档百分率全市第三名;初二级部历史组和政治组获得全市第三名。莱州市田径运动会总分全市第一,踢毽、跳绳队获得烟台市第二名和第三名,音美艺术月展演获得好评。
一、上学期教学工作回顾
教学工作以我校“导学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树立“学科育人”思想,利用“共情教研”新形式,推进大单元主题集备教研,深化“导学互助•思辨增质•学力进阶”课堂融合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落实教学常规,提升管理效能
主要开展三项活动:一是抓集体备课,开展“共情教研”活动:基于学科素养,通过大单元主题清单制度,坚持“集备说课议课--课堂试讲观课--课后评课改进”三个活动流程,引导教师“备课依课标、议课会诊断、观课有方向、评课能改进”,鼓励教师交互对话,体验参与,分享教学智慧,其中数学组和物理组每月按照清单讲课的做法,成为教研活动的示范团队。二是抓课堂教学,开展“听评课”活动:教导处组织初四组长中考引领课、会考教师公开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展评课、青年教师公开课和第四届2024年度青年教师汇报课,通过多种观评课形式研讨课堂教学,同时校长、包级领导和级部主任组成督查团队,有针对性推门听评课,发现问题,现场直接反馈解决讲课实际问题。三是开展“面批辅导”活动:各年级家庭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每天家庭作业科目不超过三门学科,课后作业设置基础知识、能力提升、综合应用等三个分层作业平台,供学生自主选择。学期末迎考期间,提出课间“靶向辅导”策略,从边缘生和学困生入手,选择具体有效的题目素材,进行有针对性辅导,通过“人题对应”,力求“因材施教”,发挥教学“靶向”作用,促进待优生转化,力争上线生不掉队。学校有赵边玲/徐亚妮/姜晓云获得烟台市优质课奖,吴沛昱、王英杰、韩雨兵执教全市示范课,王伟丽、徐玉红、孙学云、王琳、姜岩、张利平、周晓丽等为全市教研活动做典型交流,潘京珍/曲延昌/马丽/刘燕丽获得莱州市电教优质课奖,学校承接了莱州市数学、物理、政治教研活动现场。
2.重启“文峰聊书”,创新校本研修
学校校本研修坚持以读书丰厚知识底蕴的策略,主要组织了全校共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教研组集中研读2022版新课程标准,初四教师做中考题等活动,从教育经典中寻求教学初心,从新课标中把握教学方向,从科学应试中提升教学质量。自去年暑假期间,重启“文峰聊书”双周交流研讨,组织了学校领导作为“领读者”导读,级部骨干教师作为“跟读者”展示,全员教师作为“共读者”延读,三级阅读者保持“同频共振”,教育教学“智慧共享”。“文峰来聊书”,看见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文峰聊书”已经已组织了六期,共有6位学校领导担任“领读者”,24位骨干教师参与“跟读者”展示,“共读者”教师共有120人次参加现场聊书活动,每位教师撰写读书笔记30页,积累成册《聊书探“陶”笔记》。老师们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以及“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已有基本了解,能够对接新课标学科素养新要求,增强了专业发展的文化底蕴。
3.做好青苗培训,组织年度汇报
我校是莱州市“教研训一体化”项目试点学校,在工作推进中,我校坚持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教育工作实践问题为关注点,以“让专业增值,让教力进阶,让教学出彩”为主题,制定了青年教师十年增值路线图,从专业成长的动力值、数量值、方法值和意义值等四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组织了青年教师公开课、“师徒献课”、每周一课、每日一题等培训活动。特别是今年六月下旬到七一期间历时两周时间,组织了第四届青年教师2024年度汇报展评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公开课展示、教学常规资料展评、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交流等系列活动,从多维度检阅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及成长情况。在“七一”表扬总结会议上,对贾娇娇、马靖雅、温雨卿、李奕樊、张平、赵晴、张立立、田玉镜、杨立林、马丽等十位课堂教学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授予“课堂教学出彩教师”称号,对孙秀娟、张立立、马丽、吴晓娜、田玉镜、任鹏超、贾娇娇、张平、宿会敏、姜云玲等十位教学常规资料精细有特色的青年教师授予“教学常规出彩教师”称号,用榜样示范的力量辐射影响更多教师。文峰中学第一届青年教师年度总结汇报活动自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动后,每年都在“七一”前夕组织青年教师年度汇报活动,至今已经连续组织四届,被称为是文峰中学青年教师的年度“小比武”。
4.借助互联网,推进项目式学习
我校作为莱州市唯一的烟台市“互联网+项目式学习”试点校,在初二语文组和初三数学组的积极探索下,在基于“项目即做事”思维前提下,提炼生成了《讲述身边的“美人美事”》专题读写项目和《测量旗杆的高度》专题实践测量项目,打通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拓展认识,增添了学生认识世界的真实体验,教会了学生进行项目探究的科学方法和自觉性。在6月24日的烟台市领导专家入校视导暨莱州市现场会上,优化完善了“提出问题-规划方案-修改方案-实施行动-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达成项目-评价检测-总结反思”的项目式学习路径,我校的经验做法受到领导好评。项目式学习直接带动了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我校物理组一年来已在研究物理跨学科学习项目,取材内容包括古代科技知识、现代工程机械、能量与环保等诸多方面,我校物理组一般一个学期研究一个课题,例如上学期吴沛昱老师讲了一节《过度使用手机与人体健康》的课,从“劳神/劳力/劳形/劳心”等方面,安排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进行探究,汇总展示研究结果,有理有据,提出使用手机的有效建议;再如本学期,张立立老师讲了一节《杆秤的科学奥秘与诚信文化》,从“认识/使用/制作/精准度/取权为重/公平诚信”等方面,加深了对杆秤的认识。
5.引领共同体建设,开展大单元教学研究
文峰中学发展共同体根据“一体打造,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牵头引领”转化为“共同做事”,促成合力研究新氛围。今年是共同体学校特色项目展示年,主要展示“新课标领航培训”学习成果,重点项目是大单元主题教学。我校牵头组织了新课标学习培训,杨立林、马靖雅、姜晓云、宿会敏等四位老师汇报阅读经典和新课标的学习体会,徐亚丽和曲延昌两位会考老师展示了大单元主题复习课,提升了学生会考总复习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神堂中学站活动中,学习了崔允漷团队的《大单元教学学历案》,观摩了生物和地理两节大单元主题复习课,参与了语文组阅读沙龙《汪曾祺专题阅读》教师展示活动,从师生两个方面学习了对大单元主题的“教”与“学”的理解和感悟,推动特色工作向学校优势项目生发和转化。
6.安排课后服务,落实双减工作
根据上级关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文峰中学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我们课后服务的一个总要求就是:关照学生差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力争让学生实现学识、体能、智能的多重增值,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首先,明确时间要求:重点规划好每天下午放学后服务安排,保证做到每周“5+2”的基本时间要求。再是确定课程内容:初一初二年级主要以三航课程、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为服务内容,初三初四年级主要以自主阅读和作业辅导为主,按照级部制定每周课后服务计划列表,安排值班看护教师。三是保证服务安全:学校安排值班领导和值班教师维护秩序状况。四是保障经费到位:一般双月发放课后服务补贴,单节价位超过50元,班主任能够达到800-1000元左右,极大缓解了教师课后服务的劳动压力,课后服务有了客观的经济回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上学期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学科素养理解不深的问题:2022版新课程标准将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到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学习成为老师们急需理解的新概念,在应试指挥棒上,“无情景”不命题、“无思维”不命题成为出题新常态,一些传统教法需要更新升级,学习新课标仍是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向。
二是教育方法不到位的问题:学生心理厌学是比较突出的管理难题,教育过程中个别教师还存在室外罚站、室内罚蹲、敲手、点划等变相体罚的问题,甚至还有“冷嘲热讽”“讽刺挖苦”等语言暴力现象,这些做法都是教育方法单一、直接粗暴造成的,“恩威并用”点到为止不要走极端,“有容乃大,变通解决”应该是班主任不断修炼的管理基本功。
三是工作本领应变不强的问题:对教师而言,“导学互助”课堂迭代融合策略不能灵活驾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不能整体结构化;对职员而言,信息平台一体化办公,应付不了数字化平台数据;对领导干部而言,从“独挡一事”到“独挡一面”还有差距,领导执行力和系统整合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其位,担其责,谋其政”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职工和领导一直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