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养正小学传染病应急预案

日期:2025-05-26     

字号:

烟台市芝罘区养正小学传染病应急预案

 

一、工作体系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在教体局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按照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联防联控机制要求,与区教育和体育局、区疾控中心、毓璜顶医院发热门诊和南山路派出所,衔接协作,齐抓共管。

学校建立内部传染病应急处置机制。成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李振新校长、书记担任组长,相关负责人和教职员工为成员的疫情应急处置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长:李振新(校长、书记)

副组长:任建华 姜银红 贺丽丽

 员:孙涛  张正敏   靖婷婷  刘艳波  张天妍

(二)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综合协调组:李振新 任建华 姜银红 贺丽丽(实施部门:副校长室)

教学调控组:梁兰杰 姜银红 刘艳波 张天妍 教研组长 各班主任(实施部门:教导处)

信息数据组:任建华  靖婷婷  各年级组长 各班主任(实施部门:办公室)

安全保障组:张正敏 宗雅丽 陈磅礴 学校保安(实施部门:总务处)

医疗后勤组:宗雅丽及各班主任(实施部门:卫生室)

防控消毒组:任建华 陈磅礴 宗雅丽 张正敏 于仁锋(实施部门:总务处)

宣传教育组:    晨(实施部门:德育室)

(三)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

责任人:李振新(实施部门:校长室)

 责:

1.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学工作要求,总体把握、指导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2.指导检查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运作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工作小组:

1.综合协调组:

责任人:李振新(实施部门:副校长室)

 责:

1)综合协调组负责统筹调度、工作协调。

2)指导各个工作小组制定相关预案、措施和流程

3)在演示和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教学调控组:

责任人:姜银红(实施部门:教导处)

 责:

1)负责调整教学、师资调配,做好学生居家学习管理。制定处于隔离期学生的居家学习实施方案,协调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做好处于隔离期学生的线上教学辅导。

2)做好开学教学工作安排及常规教学督查工作。落实课程管理要求,开齐开好各类课程。做好开学后课程表的安排、室外体育课、活动课的安排等。
    3)在“零起点”教学的基础上,做好开学前线上学习与开学后课堂教学的衔接工作和学业检测工作。

3.信息数据组:

责任人:任建华(实施部门:办公室)

 责:

1)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负责统计报送数据、 信息,保障信息畅通,发现疫情及时与防控中心、区教育和体育局、公安部门联系。

3)达到最大限度的控制疫情,让疫情接触范围压缩到最小。

4.安全保障组:

责任人:张正敏(实施部门:总务处
 责:
1)全面做好消毒用具、体温检测、师生防护等物资准备。
2)做好物资(特别是酒精、84消毒液等易燃、口罩等防护用具)的储藏管理工作。

5.医疗后勤组:

责任人:宗雅丽实施部门:卫生室)

 责:
1)负责医学处置、防护、消毒
2)负责组织师生晨检、午检工作,监控师生身体状况。
3)负责组织应急隔离室、卫生室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6.防控消毒组:

责任人:任建华(实施部门:总务处)

 责:

1)指导班主任、功能室负责人、任课教师正确使用消毒剂和消毒设施,达到有效消毒的目的

2)巡视督促相关人员定期消毒。

3)负责学校其他共用场所和设施的消毒。

7.宣传疏导组:

责任人:孙涛(实施部门:德育室)

 责:

1)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病教育活动。

2)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二、处置流程及措施

(一)疑似“传染病”处置流程及措施:

在校期间,师生员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和腹泻等症状时,任课教师立即做好以下事项:1. 宣布本班静止并督促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为其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督促其他学生带好口罩;2.如体温确实≥37.3℃立即联系卫生老师宗雅丽13854520828或分管领导(一年级靖婷婷15053518790,二年级姜银红13675356989,三年级贺丽丽13606459278,四年级任建华13808900971,五年级刘艳波18615041986),卫生老师(分管领导)进行二级防护后,把该生领至学校相应楼层临时留观点进行检测。3.提醒班级其他学生带好口罩,为他们测量体温。4.进行心理疏导。5本班学生按专用通道,同其他班级错峰进行饮水,如厕等事项,等待结果,结果未出现之前,不得取消静止管控。

卫生老师宗雅丽或分管领导带领该生到留观室进行问询和复测,再次确认体温和症状(体育课或体育活动后学生会出现体温变化,待学生身体恢复常态后进行重测),并进行以下处置:

1.如果经问询和复测后没有发现相关症状,告知该班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恢复正常状态。

2.如确认有发烧、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和腹泻等症状,经问询没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途经史、境外旅居史或没有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的,要使用专车或步行 送其到毓璜顶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就诊。

3.如确认有发烧、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和腹泻等症状,经问询还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途经史,境外旅居史、途径史或有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的,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由救护车送定点医院就诊。

4.出现上述“2.3.”情况,马上报告班主任联系家长去医院,同时报告分管领导任建华13853506170和主要领导李振新18615026366,学校立即启动“全校静止管控”:其余所有班级由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静止管控,减少交叉感染。解除“静止管控”之前,学生不得自由流通,按规定时段、路线饮水、如厕等,等待检测结果,如检测为阴性,学校解除管控;如为阳性,立即启动一级响应机制。由李振新校长及时报送上级指挥部(6015652、6270901、6270902、6270903、6270906、6270607)、区疾控中心(联系电话:6636997、6636985)、区教体局(联系电话:6210058、6214146)。

(二)“呕吐物”处置流程及措施:

1.疏散人员

发生病例呕吐后,将其他学生带离现场是关键,谁上课谁负责。如,任课教师课上发生病例,应指导其他学生带上口罩,迅速带离现场,同时通知宗雅丽、孙涛、或分管领导到班级带领病例到留观室问询,然后通知班主任到班级进行呕吐物处置。如,班主任课上发生病例,应指导其他学生带上口罩,迅速带离现场,同时通知宗雅丽、孙涛、或分管领导到班级带领病例到留观室,然后通知班级助理接替自己看护学生,返回班级进行呕吐物处置。呕吐发生在楼道、走廊,则让无关人员不要围观、远离呕吐物,迅速通知班主任进行处置。呕吐发生在室外课,尽可能向上风区或其他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谁上课谁处置。

2.病例管理

指导病例尽量将续发的呕吐物吐至一次性呕吐袋。人员疏散后,将病例送至医疗机构就诊,或暂时转移至单独的隔离房间休息。清理病例身上的呕吐物如果病例衣物和鞋子粘有呕吐物,陪护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用消毒湿巾清理掉呕吐物,避免洒落或沾染造成环境污染。避免近距离接触陪护人员避免近距离接触病例,陪护完成后要做好 手部清洗消毒。

3.消毒准备

做好个人防护。清洁消毒人员要佩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橡胶手套、一次性帽子、工作服、一次性防水鞋套。开窗通风。如果呕吐发生在室内,消毒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后,开窗通风。消毒药物配制建议配制3份药物:1份药物浓度(有效氯含量)不低于5000mg/L, 用于呕吐物处理;2份药物浓度(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1份用于 环境消毒、1份用于 工作结束后个人防护用品的消毒。如果学校有配置呕吐污染物应急处置包,可以只配制后2份消毒液。

4.呕吐物处理

使用呕吐物应急处置包进行呕吐物处理及消毒。

处理方法一

用呕吐包内的消毒干巾覆盖包裹呕吐物,作用 30分钟后,将覆盖了消毒干巾的呕吐物丢入垃圾袋/垃圾桶(不用浸泡消毒液)。

处理方法二

浸泡、覆盖:用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浸泡配好的消毒药物(有效氯含量不低于5000mg/L)后取出, 将呕吐物表面完全覆盖。清理:小心移除到装有配好的消毒药物(有效氯含量不低于5000mg/L)的垃圾袋/专用垃圾桶中浸泡30分钟,随后可做废弃处理。不要直接使用拖布或抹布清理!马桶、便池的呕吐物处理要注意,对于马桶或便池内的呕吐腹泻物,应 先用含氯消毒粉( 如漂白粉)均匀撒在上面(包括周边)进行覆盖,马桶盖上马桶盖, 作用30分钟后用水冲去。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 避免接触污染物,应将呕吐物清理干净不留残渣,操作时应小心避免产生飞溅和扬尘。

5.环境消毒

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消毒用配制好的药物(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或污染物应急处置包中的消毒湿巾对 呕吐物污染的地面、桌椅、墙面等进行擦拭消毒。消毒范围为 呕吐物周围2米,建议 擦拭 2 遍,消毒作用 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拖)拭干净。病例所在班级环境消毒。病例所在 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 喷雾处理或2~3 遍的擦拭消毒,消毒作用 30分钟后桌椅用清水擦(拖)拭干净。在消毒过程应尽量避免产生飞溅和扬尘。公共场所消毒。在 24小时内对单位内的其他公共场所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消毒。后续处理。完成消毒作业后,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物品处理。脱下手套,进行手部消毒。取下其他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均须浸泡在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中 至少30分钟。 一次性的个人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口罩、手套等) 作废弃物处理,其他防护用品在彻底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处理完成后,再次进行 手部清洗消毒,用流动的清水和香皂(或洗手液)采用7步法进行清洗。消毒用品处理消毒完毕后,所有抹布、拆卸出来的拖把布条(板)、拖把柄等清洁用品都要用 消毒水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消毒记录。在每次消毒结束后,要对本次消毒过程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消毒工作的时间、场所、消毒的部位、使用的药物名称和剂量浓度、工作人员等。健康监护。消毒工作结束后,开展消毒工作的人员要做好 3天的个人健康监护,期间一旦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做好个人隔离。

三、后期处置

当可疑情况者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学校立即启动以下工作:

1.积极配合。要按照卫健、疾控部门的要求,医疗后勤组协助卫健、疾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等各项工作。信息数据组按规定上报疾控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

2.调整教学。出现上述患者的班级,教学调控组要根据实际立即启动教学应急预案,根据实际调整教学活动,避免与其他师生继续交叉接触。同时做好隔离学生远程教学工作,保证隔离学生停课不停学。宣传教育组及时通报情况,开展心理疏导。

3.通风消毒。医疗后勤组要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对临时留观点或临时等候区及可疑症状者活动过的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4.宣传引导。宣传教育组及时向师生和家长通报情况,加强心理疏导,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做好舆情应对处置,回应社会关切。

5.后续措施。如果可疑症状者经定点医疗机构排除为非疑似病例,则由其家人接回居家隔离,满足《师生健康复课查验实施方案》的复课标准后方可回校。

四、有关细则

1.离校就诊指引

1)前往就诊期间,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手套,要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2)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诊时,要全程打开车窗。

3)送诊车辆返回后,对返回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全面消毒。如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2.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注意事项

1)被观察的人员要每天早晚各测1次体温,并做好记录。居家医学观察期间,保持开窗通风。被观察人员与家庭成员要避免近距离接触(至少间隔1米以上距离),有条件的独居一室。日常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掩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

2)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单独洗涤消毒,要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被观察人员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清理前用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并按要求处置。

3)若出现发热或者干咳、气促、肌肉酸痛等症状时,要立即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并向班主任或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学校立即向区疾控部门(联系电话:6636997、6636985)区教体局(联系电话:6210058、6214146)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3.返校管理事项

1)患病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班主任要督促其先到相关部门开具痊愈证明、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复课前持相关证明,方可复课。若校医复核结论与学生的医院病愈证明不一致, 以校医的结论为准,学生暂不返校上课,并遵照校医的休假建议继续休息。校医应与家长做好沟通解释,若家长对复核结论、休假建议存在争议,校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领导、区教体局和区疾控中心,协商后作出是否返校的决定,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2)凡是病愈或隔离期满无症状人员返校,要安排在上午(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后从专门通道入校,由校医(疫情联络员) 核查病愈证明、解除医学观察证明等。隔离期限以校医(疫情联络员)掌握的为主,证明辅助验证。

3)对于已排除传染病感染的可疑人员,凡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者,应待症状消失后、身体痊愈后方可返校(发热患者需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返校,呕吐腹泻患者需症状消失72小时后方可返校)。因过敏、哮喘等其他原因引起咳嗽症状的,需有医院提供的医学证明。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