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877-1/2025-02081 成文日期: 2025-05-15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 组配分类: 教科文卫

第1804015号:关于加快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支柱产业的建议答复

日期:2025-05-15      来源: 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刘一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支柱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与多元化的旅游服务,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2024年,我市接待游客9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0亿元,分别增长10.35%和11.67%,位居全省第二位。成功入选2024海上丝绸之路年度十大影响力城市,获得张裕国家一级博物馆、蓬莱阁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等国家级荣誉奖项24项。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方面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烟台市文化旅游发展推进和文物保护工作机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分管领导担任副召集人,统筹指导、推进全市文化事业、文物保护利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共谋全市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是政策文件支持。出台《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加大城市文化的挖掘梳理、研究阐释力度,提升烟台文化影响力。到2025年,文旅融合发展机制运行高效,全市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5处,基本建成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和世界级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此外印发实施《关于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实施方案》,从产业扶持、消费升级等维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二、聚焦文旅+、+文旅,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立足“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城市品牌,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寻仙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文化要素,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一是深耕蓝海文脉,发展海洋+文旅。深挖海洋、寻仙文化资源,打造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景区,获评国家级文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加快推进崆峒胜境项目建设,打造中国首个以“仙幻文化”为核心,沉浸式神话主题度假岛,预计2026年建成运营。拓展提升烟台大连跨海同城游、长岛旅顺“寻仙”主体游、夜炫芝罘湾等海上游产品。其中“寻仙号”双城百岛海洋旅游航线入选全国九个、全省唯一的水运类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二是赓续匠心传承,发展工业+文旅。立足葡萄酒、黄金等工业文化,引导张裕、欣和等15处工业遗产、工业旅游基地丰富场景、优化服务、完善设施,环山路百年工业遗产走廊打造初见成效,烟台啤酒、双一鞋厂等多个老厂区得到盘活,成为文旅打卡地。三是聚焦光影魅力,发展影视+文旅。全年登记时光塔、大季家街道山后初家村等影视取景地50家,居全省第二位。制作《明知故爱》《当星光坠入花海》《洋女婿的中国年》等20部影视作品,其中《明知故爱》播放量超3亿,获得21项播放冠军,是全省首部上星卫视的微短剧。

三、聚焦丰富供给,打造文旅融合消费新产品。

一方面实施“烟台手造”工程。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购物消费的实施方案(2024-2026年)》,推出一批彰显烟台元素、烟台特色的旅游商品,持续叫响“烟台好礼”品牌。2024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暨2024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烟台获得一金一银一铜。“国货之光”张裕解百纳干红葡萄酒N158获得金奖,二十岁晓清年海胆酱礼盒获得银奖,北极星流金岁月机械怀表系列获得铜奖。另一方面研发特色文创产品。推进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再挖掘”与“再创作”的高度,形成了八仙文化主题产品、葡萄酒文化主题产品、海洋文化主题产品、甲骨文创产品、蓬莱阁主题产品、黄金文化主题产品、非遗主题产品、博物馆主题产品、纺织类主题产品、文化衍生主题产品十大系列烟台特色文创产品。

四、聚焦焕新升级,丰富文旅消费新场景。

一是聚焦夜文化,夜文旅更加精彩。全市26家A级景区开启夜游模式,推出塔山“三和塔亮灯”、烟台植物园“光影奇幻夜”、金沙滩烟台之夜、蓬莱三仙山灯光和演艺秀、龙口南山梵音大典、莱州中华月季园3D水幕电影等新场景点亮夜烟台,八仙过海旅游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集聚区,虹口1920、金沙滩“烟台之夜”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二是聚焦慢生活,微度假渐成风尚。瞄准慢旅行、深体验新需求,整合各类阅读、咖啡、美食、营地、骑行、采摘等游憩资源,策划打造“周末好去处”“月月好去处”和“假日好去处”品牌,在全国首届“避暑消夏好去处”媒体推介会上,烟台大黑山岛等5个“好去处”上榜、数量居全国地市级城市之首。三是聚焦塑海韵,海岸线再聚风情。新建成时光塔、海滨飞翔公园、幸福湾太空舱轻奢营地、八角湾文旅中心、渔号英迪格酒店等一批新项目、网红打卡地,开通春节旅游花车、全景观光公交文旅专线,举办海岸生活季、海岸音乐季、八仙过海旅游季、长岛渔号之夜等精品活动,提升了海岸“颜值”与“内涵”。

下一步,针对文旅融合程度不够、特色旅游产品不多等问题,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文化自信、讲好烟台故事。

一方面统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游产品。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持续推进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勘定。持续推进红色文化片区“对标共建”,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月等宣传活动,积极培育争创第五批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加大古籍保护力度,推进古籍数字化。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指导管理使用单位推动优秀历史资源活化利用,积极融入省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挖掘东炮台、西炮台、蓬莱戚继光水城、古船博物馆、奇山所城等历史海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游。另一方面创新宣传渠道,讲好烟台故事。突出“玩在烟台、文韵烟台、寻味烟台”三个系列,综合运用“话题引领、协同传播”等宣传方式,全面提升核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坐着高铁游烟台”新媒体宣传2.0行动,邀请更多网络大V、文旅达人宣传烟台。抢抓过境免签政策契机,开展“烟台文旅与‘世界’交个朋友”宣传活动,重启烟台文旅Instagram和Meta等海外新媒体账号,建强海外传播矩阵。

二、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精品。

一方面创新研发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海防文化、红色文化、仙道文化、海洋文化、胶东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和资源特色,创新研发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文创产品,结合国际海岸生活季、葡萄酒、大樱桃、马拉松等重大文化、旅游等活动策划文创衍生品,形成我市标志性文创产品体系。鼓励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利用馆藏资源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出彰显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另一方面促进传统商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发挥张裕、欣和、招金、新时代等工业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更多的工业企业,将纺织品、化妆品、工艺品、珠宝首饰等转化成旅游商品。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依托我市大樱桃、苹果、莱阳梨等农副土特产品,推进博士达、鲁花等农副土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开发高品质乡村旅游商品,打造专属乡村农产品IP。

三、创新方式方法、塑造印象烟台。

一是发展文旅演艺,对标国家5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标准,实施长岛渔家民宿精品培育工程,提升长岛《海上仙山》夜间文旅演艺项目。以崆峒胜境项目为抓手,以《东游记》和《山海经》典故等为主线,融入东方仙侠元素,打造全球首个全沉浸式仙幻主题海上微度假目的地。围绕元宵、七一、十一、元旦4个重要节点,开展“我们的节日·4+N”高品质文艺演出,提升“家门口的高雅艺术”体验。二是丰富文旅活动,以“仙境海岸·品重烟台”为引领,策划举办全市“10+100”文化品牌活动,全年推出市民文化艺术季、非遗生活周等10大主打活动和“好客山东”烟台贺年会、仙境烟台游、烟台海岸生活季等100项精品活动,打造全域全季全时文旅消费盛宴。三是提升“游”品质,突出新业态、新场景、新设施“三新”,统筹指导全域旅游各景区点丰富业态、扩容场景、提升设施,宣推好时光塔、Blues幸福湾等网红打卡点,培育申评一批4A、3A级景区。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为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围绕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深耕厚植、蓄势拓新。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5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