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877-1/2025-02075 成文日期: 2025-05-12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 组配分类: 教科文卫

第1804095号:关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答复

日期:2025-05-12      来源: 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尊敬的张书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烟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在非遗保护、业态升级、品牌推广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烟台入选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年度十大影响力城市,2024年获得张裕国家一级博物馆、蓬莱阁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等国家级荣誉奖项24项。下步,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和您提出的宝贵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系统构建烟台文化品牌体系,强化“主旋律”引领

烟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充分挖掘、发挥资源优势,市文旅局与鲁东大学合作,启动了烟台传统文化挖掘研究项目,按照“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激发新活力、打造新成果、构建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烟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调查与整理工作,从烟台文化纵览、烟台海洋文化、烟台民俗文化、烟台海防文化、烟台开埠文化、烟台工业文化、烟台红色文化7个方面系统梳理烟台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烟台文化概貌、文化精神、文化贡献与文化地位,构建烟台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完整体系,形成一套“烟台文化研究丛书”,计划今年完成丛书审校工作,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二、优化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增强互动性与传播力

烟台非遗项目众多,拥有国家级非遗15项、省级非遗73项、市级非遗228项,烟台剪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丰富的非遗资源是打造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的重要切入点。下步,我们将做好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服务管理工作,推进非遗数字化记录工作,认定一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加大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力度,探索“高校设计+非遗传承人联名”文创产品研发合作模式。举办非遗文化生活周、非遗进校园、秧歌展演等系列活动,推动非遗元素融入各级各类节会活动,以互动性体验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组织参加“四季非遗购物月”等省级以上非遗主题活动,提升烟台非遗影响力。

三、丰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文旅业态品质

市文旅局依托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持续提升烟台游文化底蕴。今年将在在红色文化、胶东民俗文化、葡萄酒文化等七条文化体验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以“海洋休闲度假产业为核心引领,工业、影视、研学3个特色业态为支撑,航天、康养等N个融合业态为补充”的“1+3+N”业态体系,促进空间、业态均衡高效发展。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牵头梳理形成了“仙境海岸游”的核心旅游品牌,彰显我市的“仙境”特质和“海岸”优势。一是加强产品线路串联。策划推出岛链游、山海游、垂钓游、“微醺”游、古城游、工业游、研学游、冰雪游、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二是突破发展滨海旅游。提升夜游芝罘湾、海洋之星、崆峒岛登岛游等“旗舰”产品,推进养马岛整岛升级,指导长岛争创国家5A级景区,推进蓬莱(金沙滩)度假区进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名单。三是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出台落实工业旅游发展规划、烟台工业旅游发展意见,培育15处工业旅游示范地,展现烟台工业的辉煌历程和现代工业的魅力。四是培育发展研学旅游。培育打造工业研学、海洋研学、红色研学、非遗研学、自然研学五大主题研学旅游产品,推进研学旅游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四、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升级智慧文旅服务

健全数字应用场景建设推广机制,实施“一机在手畅享文旅”工程,推进打造数字文化产品多功能服务平台。增强各级各类文化场馆的科技性和体验性,打造数字文物、数字展览、数字非遗展示、智能AI借阅等新场景。依托“烟台文旅云”平台,进一步强化数据要素融合应用,拓展读好书、学艺术、导游导览等应用场景,升级“云推广中心”栏目,丰富美食、工农业等多业态资源产品展销。

感谢您对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5月1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