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会上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老王刚抿了一口酒就成了“关公脸”,小王却越喝越白像敷了面膜。有人起哄“脸红的人能喝”,也有人说“脸红的人喝酒不行”,这场“红白脸之争”的背后,其实藏着人体自带的“解酒密码”。
想象你体内有两位“流水线工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当酒精下肚,第一位工人迅速把酒精(乙醇)加工成乙醛,这时第二位工人本应接力把乙醛转化为无害的乙酸。但脸红人的生产线存在BUG——第二位工人效率低下,导致有毒的乙醛在体内堆积,引发毛细血管扩张,于是引起了脸红。
更神奇的是,这种“关公脸”其实是身体的智能警报系统。当乙醛超标,身体会启动“红脸套餐”,除了脸红,还会附赠心跳加速、头晕恶心等醉酒大礼包,逼你放下酒杯。研究发现,携带这种基因缺陷的东亚人高达36%,堪称进化赐予的“限酒护身符”。
而白面书生型的饮酒者处境更危险,他们的身体既缺乙醇脱氢酶又缺乙醛脱氢酶,只能动用备用生产线——肝细胞里的P450酶系统。这套系统就像老旧的蒸汽机车,不仅代谢速度慢,还会产生大量自由基损伤肝脏。更可怕的是这类人往往没有明显醉酒信号,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喝到急性酒精中毒。
有趣的是,我们的基因密码还藏着祖先的生存智慧。研究发现,东亚人的“红脸基因”可能源自8000年前的水稻驯化时期,当人类开始储存粮食酿酒时,这个突变帮助我们的祖先避免过量饮酒,堪称刻在DNA里的养生指南。
最后提醒大家,真正的饮酒王者不是拼酒量,而是懂得倾听身体的声音。毕竟,我们体内那套运转的代谢系统,可比任何劝酒词都值得被尊重。
本期专家: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高中德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东省残疾人康复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烟台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烟台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睡眠障碍、酒依赖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与康复。承担烟台市级课题1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