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日期:2025-04-28     

字号:

基本情况: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8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每个年级每周每班1课时。学校以课内外相结合方式进行教育,形式有:日常生活劳动、农业生产劳动、手工制作劳动、公益劳动等等。

2.基地建立情况。我校校内劳动基地共有1处,位于教学楼以西操场的北面。劳动基地主要以种植蔬菜和当季农作物为主。基地总面积约360平方米。校外劳动基地位于金岭镇山上陈家村西面的九顶原乡活动基地。

3.经费投入情况。学校将根据本学年的劳动教育情况投入相应的经费。

4.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编写组编写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5.学校实施方案。(见附件1)

附件1: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地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道法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地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活动内容

(一)日常劳动教育活动

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利用学生日常参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

1.基础性劳动

活动目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内涵的理解。

实施要求:教导处于每学期不定期通过校内推送系统、网站、展板等媒介向全体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劳动教育宣传;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

(1)教室与卫生区的清洁与规范化评比

组织人: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高质量完成教室与卫生区清洁维护,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室与卫生区规范化各项要求,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实施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做好教室与卫生区日常清洁与保洁工作,由团委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室与卫生区规范化评比活动,由团委对各班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2)节假日孝亲劳动

组织人:团委、班主任、学生家长

活动目标:提升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培育感恩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孝敬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要求: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与双休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

(3)校外志愿服务劳动

组织人:团委

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培育奉献精神。实施要求: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认真参与社区、街道或小区的相应劳动体验活动,做好相关记录。

2.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教师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会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参与各种创造性劳动活动。

(二)专项劳动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学校于每学期以劳动周或劳动节的形式,对全体学生开展专项劳动教育活动,以紧贴生活和动手实践为基本着眼点,精心规划切合实际的活动项目,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为其更加全面地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