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侯志超 烟台报道
数字化浪潮席卷城乡的今天,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以基层数据应用平台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在城乡建设、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智慧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数智赋能“一键达”,基层治理双提升
高疃镇借助全域数字化治理平台,以“城乡建设+民生保障”双轮驱动实现精准服务。平台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及12个部门数据资源,形成城乡动态三维实景图,对38个行政村道路硬化、污水管网等26个在建项目实行全周期监管。
平台同步建立民生保障智能中枢,依托医疗、社保等数据构建预警模型,精准识别困难群体。东罗格庄村低保户张某因突发疾病触发预警,系统自动启动大病救助程序,镇村工作人员48小时内完成核验并将救助金直拨社保卡。
运行半年来,平台累计归集数据230万条,生成分析图谱45类,推动基建项目按期完工率提升至98%,民生事项办理时限缩短75%,群众满意度达97%,实现“项目监管加速度”与“民生服务有温度”的双重突破。
民生保障,精准服务暖民心
“民生保障”模块上,平台整合民政、人社、残联等12个部门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动态识别困难群体。东罗格庄村低保户张大爷的案例颇具代表性:平台通过医疗费用支出异常预警,自动触发大病救助申请流程,镇村两级工作人员48小时内完成上门核实,救助金直接汇入社保卡。
公文流转"零跑腿",政务处理提效率
高疃镇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行政务办公系统,实现公文“全流程线上化、跨部门协同化”,推动政务服务质效双升。
系统建设:构建智能化政务办公平台,整合社保、医保、民政等13个业务系统,打通数据壁垒,实现38项高频事项“一网通办”。通过自动化流程、智能提醒及电子签章技术,80%简单公文2小时内办结,跨部门复杂公文办结周期由7天压缩至3天,效率提升70%。
核心成效:全程零跑腿,取消纸质公文打印、流转环节,支持手机/电脑端实时查阅、批办,减少人工干预90%;基层减负增效,整合冗余政务APP,消除重复数据录入,基层干部日均事务处理时长缩短40%;决策科学化,集成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等6大类数据,生成动态分析图谱,支撑精准施策;安全可控,采用国密算法加密传输,设置分级权限,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
目前,该系统日均处理公文80余件,群众办事材料精简60%,审批时限压缩75%,初步实现“数据跑代替群众跑、系统督代替人工催”的改革目标,为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样板。
经济发展“云赋能”,产业振兴添智慧
经济发展模块的企业大数据画像,也促进了高疃镇产业生态的良好发展。平台归集市监、用电等多个维度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当系统监测到某机械配件厂用电量下降但专利数量增长时,自动推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引,助力企业成功申报并获得80万元奖补。
在招才引智方面,平台搭建的人才雷达已精准匹配47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分析企业用工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的关联度,促成镇域企业与3所职业院校建立定向培养机制。今年上半年,全镇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1%,数字经济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护林防火“全天眼”,生态屏障更牢固
面对山林的守护重任,平台“护林防火”模块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42个智能摄像头、18处红外热感仪与护林员巡更系统数据互联,实现火情15秒内自动报警。同时,平台对近五年火情数据建模分析,精准划定23处高危区域,指导科学补种防火树种。林长制与数字技术的结合,让全镇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5.7%,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从阡陌田畴到青山林海,从民生服务到产业振兴,平台正深刻改变着高疃镇的治理图景。随着“数字乡村一张图”的持续完善,高疃镇在数字化转型中焕发出崭新活力,谱写着新时代智慧治理的动人篇章。未来,高疃镇将继续深化平台应用,让数字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高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