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校从时代价值、传统文化、学校实际中敏锐发掘正能量,着力建设“正品”文化,用正气统领全局,让学生“牢记忠孝之节”、“铸就仁爱之心”、“树立诚信之品”,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堂堂正正的果都人、引领世界的中国人。“正品”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更是与当下所提倡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思想不谋而合。在“正品”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造“正规”四有课堂。
为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爱、有趣、有辨、有思”四有教学理念。实现这一理念的基础就是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经过不断的摸索,在各学科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上课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正物
每节课前一分钟由班长发出“正物”口令,学生开始整理桌面书籍,桌洞物品,捡拾地面杂物,准备完毕,端正坐姿,静待上课。
2.正课
上课铃声响起,师生行上课礼,由班长统一带领宣誓校训:正品——每天做最好的自己,宣誓完毕,学生坐下,开始正式学习,任课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及要求,融入“四有理念”,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下课前5分钟学生进行静坐,从知识的获得,行为规范,思想感触等方面进行反思。
3.课后正物
下课铃声响起,师生行下课礼,再次进行正物,保证桌面整洁,桌椅整齐,地面无杂物,方可离开教室。
(二)构建“正德”思政课程体系。
学校依据教育部思政教育大纲和小学生认知特点,重新规划课程。构建了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胶东红色文化读本》为辅,学科教学全方位渗透的“正德”思政课程体系。我们结合本地红色资源,通过讲述本地革命先辈事迹,让学生了解家乡在革命历史中的贡献。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如在语文课分析爱国主题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音乐课教唱红色歌曲,美术课开展红色主题绘画,使学生在多学科学习中接受思政熏陶。
(三)开展丰富多元“正行”思政活动。
每周一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除常规升旗、国旗下讲话,还安排班级进行红色故事演绎、经典诗词朗诵等,增强仪式教育感染力。每月开展主题班会,如“传承雷锋精神”班会,组织学生分享身边好人好事,并到学校周边慰问孤寡老人;“我是环保小卫士”班会后,组织学生在校园和周边开展环保行动。利用节假日开展特色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了解烈士事迹;国庆节举办“向祖国献礼”文艺汇演,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四)加强“正情”家校社协同育人。
每学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开展思政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家长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传授科学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分享思政教育资讯,定期组织线上交流活动,探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与社会助学群体合作,建立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如垃圾分类宣传、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思政理念。同时,邀请志愿者走进校园,举办各类讲座和活动。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能推动学校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正品”思想指引下,我们先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开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邀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研讨会,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和每位教师签定《观里中心小学教师形象公约》,提出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三个永远”:时间永远走在别人前面;人品永远走在制度前面;成绩永远走在岗位前面。学高为师,身正示范,每位教师都要把师德放债第一位。
(二)定期开展校内思政教学观摩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在日常工作中每位教师要建立“四本一书一夹”:每人都要有摘抄本、反思本、听课本、教案本,每月要读一本专业用书,电脑桌面要建一个业务下载文件夹,在不断的读书学习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与业务水平。
(三)建立思政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思政教学、工作中表现优秀、学生评价高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