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2025年的主题是:“AI协同护航,共防青光眼盲”。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引发不可逆性致盲的首要病因,部分类型的青光眼由于发病隐匿性强,早期不影响视力,患者无明显眼痛、眼胀等症状,等患者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故青光眼又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2025年3月6日上午8:00至11:00,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眼科、预防保健科及护理部联合在医院门诊大楼一楼举办了一场以“AI协同护航,共防青光眼盲”为主题的义诊活动,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与健康咨询。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为前来咨询的市民发放了精心准备的眼健康科普资料,详细介绍了眼科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日常护理知识,帮助市民增强眼健康意识。同时,医护人员还为来访患者免费进行了眼压测量,帮助他们及时了解眼部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义诊活动还提供免费的血压及血糖测量服务,为市民的健康进行全面守护。医护人员耐心地解答每一位市民的疑问,用专业知识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义诊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还普及了眼健康知识,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与好评。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内的压力异常升高,视网膜视神经组织承受不了压力,造成损伤、变性、萎缩,最后导致视功能障碍的眼病。通常情况下会引起视力下降,看东西的范围不断变小等。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世界青光眼日的设立,对提升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加强青光眼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眼压与青光眼:
不可忽视的“隐形关联”
什么是眼压?
眼压是眼球内部房水循环形成的压力,正常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mmHg),像轮胎需要适宜气压一样,眼球也需要稳定的眼压维持结构和功能。
眼压高≠青光眼,但青光眼多表现为眼压失控
青光眼的核心特征是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而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表现。例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眼压可飙升至50~100mmHg,导致视力急剧丧失。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常缓慢升高(20~40 mmHg),因症状隐匿易被忽视。值得注意的是,约20%的青光眼患者眼压正常,但视神经对压力的耐受性较低,仍需干预。
青光眼的“致命威胁”:
不可逆的视力丧失
隐匿性高,发现即中晚期
早期青光眼可能仅表现为眼胀、头痛、虹视(看灯光出现彩虹光圈),但多数患者误以为是疲劳,延误治疗。
视野逐渐“缩窄”至失明
从旁中心暗点发展为管状视野,最终完全失明——这一过程可能长达数年,但损伤一旦形成便无法修复。
高危人群:
你的眼压需要定期监测
这几类人需每年筛查!
1、年龄>40岁:患病风险随年龄增长递增。
2、家族史:直系亲属患病者风险增加68倍。
3、高度近视(>600度)或远视:眼球结构异常易致眼压升高。
4、长期用激素、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疾病或药物可能诱发青光眼。
防治指南:
从生活习惯到医学干预
首先要日常预防,从细节决定眼健康与否。
避免长时间在暗环境用眼:
减少瞳孔散大引发的房角关闭风险;控制情绪与饮水习惯:情绪波动、快速大量饮水可致眼压骤升;适度运动:散步(建议:散布)、慢跑等有氧运动可辅助降低眼压。医学干预:早诊早治是关键。
基础检查:眼压测量、眼底照相、视野检查、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如果确诊,治疗手段为:药物(降眼压滴眼液):一线选择,需终身使用;激光(如 SLT):改善房水引流,减少手术依赖;手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者,需个性化评估。
最后,关于青光眼,这些误区要避开。
“眼压正常=安全”:目标眼压需根据病情动态调整,擅自停药可能加速视神经损伤。
“手术治愈青光眼”:手术仅能控制眼压,仍需终身随访。
守护光明,从一次眼压检查开始。
青光眼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但通过科学管理和定期随访,90%的患者可避免失明。2025年世界青光眼周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创造一个无青光眼的世界”——让我们从了解眼压开始,为双眼筑起防盲屏障。
让我们携手同心,关注青光眼,为患者点亮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