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亭口中心小学2025年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日期:2025-03-06     

字号: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受到了广泛关注。2025年,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号召,秉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劳动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一、劳动教育体系构建

(一)课程设置优化

1.开足劳动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在各年级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确保劳动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精心编写校本劳动教材,内容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如低年级设置整理书包、系鞋带、打扫教室等课程;中年级开展种植养护、手工制作、家务烹饪等项目;高年级则涉及社区服务、职业体验、科技创新劳动等内容。

2.学科融合渗透:积极推动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元素。例如,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劳动主题的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科学课上组织学生进行种植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美术课鼓励学生以劳动场景、劳动者为主题进行创作,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培训提升:定期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参加省、市、区级的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内容包括劳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设计优化等。本年度,累计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培训12次,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劳动教育教学水平。

2.多元师资配备:除了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外,还广泛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学校后勤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丰富师资队伍构成,为学生带来更丰富、更专业的劳动教育内容。

(三)实践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打造了“润禾园”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划分成多个班级责任田,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播种、浇水、施肥、采摘等农事活动,亲身体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二、劳动教育活动开展

(一)校园劳动实践

1.日常劳动常态化:将校园日常劳动纳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制定详细的劳动任务清单,如教室卫生打扫、校园环境维护、图书整理、食育工坊等,明确各班级和学生的劳动职责。每天安排固定的劳动时间,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责任意识。同时,开展“最美班级”“最美劳动之星”等评选活动,对在校园劳动中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劳动周主题活动: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劳动周的主题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期间组织了劳动技能大赛,包括包饺子、整理衣物、水果拼盘制作、手工编织等项目,学生们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劳动技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举办劳动成果展览,展示学生在种植、手工制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劳动成果,吸引了众多师生参观,营造了浓厚的劳动氛围;开展劳动主题班会,通过讲述劳动故事、分享劳动心得、讨论劳动意义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家庭劳动实践

1.劳动清单制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了家庭劳动清单,涵盖家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家庭创意劳动等多个方面。如低年级学生要求学会自己穿衣、刷牙、洗脸、整理玩具等;中年级学生要学会洗碗、扫地、拖地、洗衣服等家务劳动;高年级学生则要尝试烹饪简单的饭菜、修理简单的家具、参与家庭理财等。通过家庭劳动清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2.家校合作共育: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鼓励家长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指导孩子进行家庭劳动,并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劳动表现。同时,学校定期开展“最美劳动家庭”评选活动,对积极参与家庭劳动教育的家庭进行表彰和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社会劳动实践

1.志愿服务活动:以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环保日等重要节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表演节目等;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为美化环境贡献力量;在五一劳动节,开展“致敬劳动者”主题活动,组织学生采访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感受劳动的伟大;在环保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知识讲座、清理河道湖泊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职业体验活动: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拓宽职业视野,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医院、银行、消防局、电视台等单位,让学生亲身感受医生、护士、银行职员、消防员、记者等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规划,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三、劳动教育成果与影响

(一)学生劳动素养提升

通过一年的劳动教育实践,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如种植、烹饪、手工制作、修理等,还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如主动承担劳动任务、认真完成劳动作业、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等。同时,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在劳动中学会了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

(二)校园劳动文化形成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积极营造劳动文化氛围,让劳动成为校园的一种风尚。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展示劳动教育的成果和优秀劳动事迹,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文化。同时,开展劳动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劳动诗歌朗诵比赛、劳动歌曲演唱比赛、劳动主题绘画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魅力,增强对劳动的热爱。如今,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劳动的气息,学生们以劳动为荣,积极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劳动文化。

(三)社会影响力扩大

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家长们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表示高度认可,认为劳动教育让孩子变得更加懂事、勤劳、有责任感,纷纷表示会继续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社区、企业等社会单位也积极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指导帮助,形成了良好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局面。此外,学校劳动教育的经验和成果还在教育系统内进行了交流和推广,为其他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劳动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充分:虽然学校建立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并与部分校外单位开展了合作,但在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校外实践基地的活动开展不够常态化,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校内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充分,一些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不高。

2.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学校的劳动教育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为主,评价方式相对单一,评价标准不够细化,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成果。同时,劳动教育评价与学生的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

3.部分教师劳动教育专业能力有待提高:虽然学校通过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水平,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缺乏劳动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时,存在指导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二)改进措施

1.加强劳动教育资源整合: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资源,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资源库。

2.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成果。细化评价标准,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成果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并将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升学推荐的重要依据。

3.提升教师劳动教育专业能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邀请劳动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来校开展讲座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时,建立教师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对在劳动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5年,亭口小学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完善劳动教育体系,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