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行情况概述
自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以来,全体师生齐心协力,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在管理、教学、师资、德育、课程与教学及教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各方面执行完成情况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 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求发展,以德治校创特色的办学思想,采取夯实基础抓双基质量,丰富活动促个性特长的发展策略,努力朝着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现代化、高质量学校迈进。
2. 在管理规范化、环境人文化、教师专业化、教学优质化、学生素质化的办学框架构建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具体目标
1. 管理规范化
成功建章立制,制订并建立了学校各类常规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教师和学生的职责与要求,学校管理步入“制度化”运行轨道。
不断修改、完善各项制度,抓细抓实,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化,同时积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形成了事事有据可依、时时有规可循、人人遵章守规的学校管理机制。
2. 环境人文化
在物质文化方面,校园环境优美舒适,绿化、净化、美化工作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环境育人氛围。
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愉悦、协作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逐步形成,学校精神得以弘扬,师生精神面貌良好。
3. 教师专业化
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配齐配足配好各科教师。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尽职尽责。
骨干教师形成梯队,大部分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能自制多媒体课件,适应备课电子化要求。
4. 教学优质化
利用学校位置较偏、生源较少的优势,成功进行小班化教学,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5. 学生素质化
学生文明守纪,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
学生在学习上乐学、勤学、善学、博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扎实,知识面宽厚,有发展潜能。
学生在德、智、体协调发展的同时,有兴趣爱好或个性特长,通过各种活动促进了自身发展。
(三)主要措施
1.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立足培养和外出学习等办法,组建了一支事业心强、工作干劲足、业务能力精、能凝聚人心、高效务实的教师队伍。
2. 强化质量立校意识
牢记“质量是立校之本”的宗旨,坚持以德育人、环境育人、以德启智、和(建议:和)谐发展,重视学生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以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校逐渐成为群众认可的优质学校。
3. 创新学校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了对各部门、教研组、班级及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估办法,并实施了配套的奖励制度。
在教师中实施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对骨干教师给予奖励,拉开分配档次,形成了竞争激励机制。
(四)德育工作
1. 以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为主线,成功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营造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氛围,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以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为主轴,贯穿学科教学始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3. 以“人格更完善,心理更健康”为标尺,加快了心理辅导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初步制定了学生成长指导方案。
4. 营造了全员育人氛围,提升了班主任专业德育素养,积极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能力和水平。
5. 对起始年级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对毕业生进行跟踪了解与分析,全方位提升了德育工作效果。
(五)课程与教学及教科研工作
1.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活动,扎实推行“有效课堂人人达标”活动,探索出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遵循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
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完成了现有课题的研究与结题工作。
2. 深入探索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3. 注重教学过程管理,营造了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
4. 着力学生学法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巩固训练、整合迁移”的学习习惯。
5. 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6. 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形成了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认真抓实教师培训工作,精心制订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凝聚教师团队,发挥了团队的协作精神与争先意识。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得到了有效执行和完成,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发展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办学思想,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工作,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打造更加优质的教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