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学生外出活动中各类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内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和消除隐患工作,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确保本次外出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生外出进行实践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赵福杰
副组长:李雅婷
成 员:赵欢欢 邹鹏达 姜哲云 全体班主任
2.领导小组职责:
(1)外出活动前周密筹划,详细制定方案,充分考虑活动途中及目的地的安全因素,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2)做好活动前安全教育工作,准备所需药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行走路线等进行安全检查和合理安全的设计。
(3)突发事件时,领导小组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采取相应措施。
(4)突发事件后,及时向上级汇报,并作好各项善后工作。
三、防范措施:
1.外出活动前,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执行学生外出活动的报批制度,报请教育局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组织。
2.外出活动前必须做好三个层次的安全教育:全校集中教育、班主任教育、家长配合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培养他们守纪律、讲秩序的良好习惯。
3.活动前几天学校用书面形式通知家长,让家长明确安全要求,掌握学生的活动内容、回家时间,协同做好教育工作。
4.活动前,学校派专人到活动场所实地察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了解活动、比赛以及应急疏散路线,派人到交运集团现场考察运营用车辆,对其资质驾照、年检等信息进行了解和备案。
5.外出活动时,所有教师的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进入活动目的地后,由校领导原地执守,担任总指挥,学生分散自由活动时要求几人一组,不要个别行动,以免走失,每次转移活动地点或结束活动时必须清点人数,学生在上下车时候也同样清点人数。
6. 路途中,带队老师密切关注学生,做好乘车安全教育,不允许学生在车辆上打闹,不允许将头伸到窗外,乘车时系好安全带,按照教师指挥信号上下车,不乱碰乱摸车辆控制按钮,文明行车,车辆到达指定地点后,学生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上下车辆。
7. 学生必须按班级开展活动,不准单独行动。带队老师应当始终与学生为伍。
8.不到危险场所玩耍,不擅自离队,不做有危险的游戏动作,不在非指定区域活动或者从事危险运动,活动结束后按照教师指挥在等候区域等候。
9.在活动中,带队老师必须紧随学生前后,如遇紧急情况,老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自己所负责管理的学生迅速带离险境(老师最后一个离开)。
10.彩排和比赛期间,所有人员必须在相应的工作区域、比赛区域或观众区域,不得随意走动。
四、应急救援程序
(一)应急预案启动
事故发生,事发现场负责人(责任人或当事人)向总指挥报告并得到总指挥确认后,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情况下,直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然后报告总指挥。
(二)报告及程序
1.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事发现场负责人(责任人或当事人)必须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总指挥根据情况指挥救援并逐级向相应单位、部门报告。非紧急情况,不得越权、越级报告。
2.应向总指挥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
(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措施。
(5)事故报告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三)抢救及程序
1.抢救程序
(1)事故现场负责人迅速组织现场处置,同时,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总指挥。
(2)总指挥接报后,授权宣传信息组通过宣传系统发布紧急集合、疏散信号。
(3)应急救援组人员全部就位,以确保人员安全为首要原则现场组织抢救、疏散。
(4)根据情况,及时向110、119、120、报警、求援。
2.应急救援处置
(1)运动伤害事故:立即通知现场医生进行处置,并报告总指挥;如处置困难,立即报告救援小组送开发区医院医治;如果特别严重,先拨打120请求支援,后报告总指挥。
(2)治安突发事故:在能力范围内立即制止并组织现场人员疏散,并报告总指挥;如处置困难,立即报告救援小组和110请求支援,再报告总指挥。
(3)交通事故:立即组织逃生、清点人数,并报告总指挥;如处置困难,立即拨打110请求支援,再报告总指挥。
(4)火灾:立即组织现场人员疏散,报告总指挥,在安全地带清点人数,协助应急救援小组和专业人员救援;如特别严重,应立即拨打119请求支援,稳定现场人员情绪,然后报告总指挥。
(5)踩踏事故:迅速恢复秩序,立即救助受害者,报告总指挥,最后通知医生进行处置;如果特别严重,应在迅速恢复秩序后,立即救助受害者并拨打120请求支援,最后报告总指挥。
(6)建筑物垮塌事故:稳定现场人员情绪,报告总指挥并立即组织现场人员疏散,清点人数;如处置困难,立即稳定现场人员情绪,报告总指挥,保存体力,等候救援。
(7)不可预知的其它紧急情况(食品卫生、天气突变、盗抢、恐怖活动等):现场带队教师应立即稳定情绪,建立秩序,指挥学生按照指定路线有序进行紧急集结,并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如果没有危险应原地不动,听候安排)。同时,以最快速度将事故信息报告总指挥。对没有及时撤离的人员,要向救援人员指明具体位置和所处状况,以便及时、正确营救。
3.疏散管理
(1)疏散命令:由应急总指挥根据情况发布疏散命令;紧急状态下,现场负责人可在上报总指挥的同时发布疏散命令。
(2)疏散路线:现场带队教师应根据现场情况、人流密度、对预定疏散路线作选择或调整。按就近撤离的原则,选择距离最短的通道撤离;建立警戒区域,阻止无关人员进入。
(3)疏散顺序:先以事故发生现场为中心,由内向外的顺序疏散学生(靠近出口和最不利疏散的区域内的学生可先安排疏散);然后按照先低年级,后高年级,最后成年人的顺序疏散。
(4)疏散引导:应急救援人员和现场负责人在疏散时的任务是维护疏散秩序,指明疏散方向和路径。在拐角、叉道处应有人员引导,避免学生误入危险区域;要教育学生不得逆向跑、窜、推撞、挤压情况发生;有人倒下,立即扶起,防止踩踏事故发生。
(5)撤离方向:当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事故时,位于现场上风向的学生应逆风撤离;位于下风向的学生,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快跑绕到上风向。
(6)集合地点:集合地点应选择非事故威胁区域,总指挥或现场负责人根据现场情况做出选择,发出指令。
(8)人员清点:组织人员对疏散的学生人数进行清点,并继续寻找滞留在事故现场的学生和受伤人员,帮助其安全撤离。同时,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总指挥报告疏散情况。
(9)为保证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任何人在疏散时不应携带个人物品,更不允许逆向跑窜寻找个人物品。
(四)应急预案终止
1.宣布终止:由总指挥视情况判断事故排除、险情结束、隐患消除后宣布应急预案的终止。
2.撤除警戒:应急预案终止后,由应急总指挥决定原危险区域、事故发生点的警戒撤除与否。
3.事故调查:应急预案终止后,事故调查处理组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的发生原因作出调查,并就事故原因、事故过程、经济损失、经验教训等向总指挥及相关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五、学校补充完善内容
学校作为个体单位,参加上述赛事,除了遵守大会的预案安排以外,一些其他的工作也需要注意:
1.活动时意外受伤。跟少年宫负责医疗的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应急处置,对无碍的小伤口现场进行处理,对于拉伤、骨折、比较严重的撞击伤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置,并通过组织方联系进行紧急医疗。及时做好同指挥小组的安全反馈工作。
2.对于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置,在场最高负责人要在报警的同时,安排在场人员首先检查学生受伤情况,根据先重后轻的原则立即对受伤学生进行应急处置。同时立即拨打120、110、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值班电话报告事故情况,并报告现场联系电话,安排在场人员留守现场,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好标记、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组织人员将没有受伤学生送返学校,并初步调查事件发生的过程,实事求是做好书面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请被调查人员签名。如果车内发生火灾事故,当事人应立即处置,并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告,明确报告事故发生具体位置。
3.学生特异体质或者体质较弱导致的突发事件,一般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癫痫、哮喘、低血糖等,在疲劳、兴奋等诱因下发作。对于学生特异体质或者体质较弱导致的突发事件,首先应该迅速安排学生在安全通风的环境下休息,并及时报告120急救中心,以先天心脏病为例,当学生突然出现胸部剧烈疼痛或憋闷时,应马上调整学生体位,保持比较缓和的姿势,并保持安静。脸色苍白,出现休克症状时,马上叫救护车。采取比较缓解的姿势后,胸痛症状虽好转,但仍得上医院检查治疗。第一时间汇报给上级领导,请求进一步指示,然后组织人员,安排好其他学生的安全,并及时组织返回。
低血糖晕眩等,需要备一些糖品,以防不时之需。对于特异体质,一般不建议学生参加,或者有选择的安排参加,例如家长全程陪同,签订相关协议等。
4.学生走失,活动过程中人员众多,区域大,学生多,监管不力造成迷路走失。学生走失事件的处置,第一时间联系组织方广播系统找人,然后组织在场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分头进行寻找,安排专人看好其他学生的安全。事先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熟记教师号码和家长号码。必要时候报警和通知上级领导。
5.返回时间较晚。如果因堵车或者活动时间等因素造成返回延迟,容易造成家长焦虑。第一,校方在校内安排教师进行协调,第一时间反馈信息并通知家长。第二,合理安排路线,避免堵车。第三、对学生进行情绪安抚,确保安全有序返回。
六、师生教育
做好师生教育工作,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绝对不能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对情绪反应较大者安排专人进行辅导;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领导小组同意,由小组办公室统一对外发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