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招远市辛庄镇辛庄学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日期:2025-03-05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为主线,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指导纲要》落实,切实抓好信息化课堂教学,夯实常规管理,紧抓新教材改革的契机,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更好地开展我校的课堂教学,特制定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二、教研活动的目标:

1.深化核心素养,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引导教师通过“回归学习本质、问题化学习、活动课程、跨学科课程”等方式,在教研中树立“核心素养”观,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创一流佳绩。

2.认真学习探讨课程标准。

通过活动,使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继续开展新教材研讨活动。

通过研讨活动,深入理解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体系、内容特点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探讨如何有效实施新教材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提高教师的上课艺术。

通过教研组公开课、校级公开课、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联谊校活动,提高教师授课艺术。

5.集体研究中考、会考试题,开展同做中考题活动。   

三、学校教研主题:

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堂改革”为目的,积极开展“学纲引领、先学后教、落实为重、当堂达标、德润课堂”主题教研活动,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力争我校总体教学水平进入全市乡镇初中上游行列。

文科教研主题: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转型,进行逆向思维设计,评价先行,任务驱动,在真实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分析、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理科教研主题:从整体上构建教学策略,系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注重问题链的设计,为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保障。

安全教研主题:警钟长鸣,安全防护,珍惜生命。

四、工作重点:

1.实施 《辛庄学校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活动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要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个层面来考虑,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追求。

2.促进全体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交流。

做到智慧共享,同时加强校际交流。

3.继续深入学习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内容要求,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

4.强化个性化课堂建设,重视德润课堂。

5.学习使用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效率提升。

五、工作方法、措施

1.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公开课。

(1)基于知识的横向联系的整体化教学。

(2)基于知识纵向联系的主题化教学。

(3)基于知识横纵联系的问题化教学。

(4)基于学生差异化需求的分层教学。

(5)基于迁移能力形成的情景化教学。

2.认真解读学校教研思路和精神,避免形式化、走过场。

(1)评课之前要跟授课教师交流,避免先入为主。

(2)评课倡导并建设平等、民主、真诚、探讨的教研文化。

(3)拿证据说话,避免套路式评价。

(4)挖掘事实背后的理论支撑,上升到理论高度。

(5)关注育人价值、生命教育。

(6)根据场合,尊重授课教师。

(7)规范、灵活,突出重点。

3.各教研组所有教研活动,每周必须严格按计划进行。

教师授课视频、教师说课视频、教研组评课视频,发到辛庄学校教师群,全体教师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组内教研、校级教研均在录播室进行。

5.教研组全体成员,必须全部参加所有教研活动。

教研组全体教师,一学年内至少进行一次组内公开课,每人次+0.5分,校级公开课+1分【可重复计分】,应进行公开课而未讲-0.5分。【2025年50周岁及以上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提供公开课。】

学校组织的校级教研、达标课堂、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参与讲课教师每人每次奖励1分,参与听课教师每人每次奖0.2分。若因学校安排外出学习与教研相冲突,则等同于参与一次教研听课。

6. 教研活动要求讲出质量,评出水平!【2-6周】

7.在组内教研活动全部完毕后,以组为单位,评出最佳教师,参加校级教研活动。【8-10周】

8.活动时间:

各教研组每周安排两节集中活动时间。

数学组:周一下午1、2节;语文组:周一上午2、3节;

英语组:周二上午2、3节;理化生:周四上午3、4节;     

史地政:周五上午3、4节;  音体美信息:周四下午1、2;

安全组:周三下午1、2节。

9.活动形式:按照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要求开展好达标课堂优质课、专题研究、理论学习、学法指导、学习交流等活动。开展晒课、观课、评课、研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个研究课。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研讨课,齐鲁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年要上一堂示范课或观摩课。

10.全学期学校要举行3次以上校级教研活动,各教研组举行5次以上教研活动。

学校校级教研活动必须含校级思政课教研活动和校级思政公开课。

11.继续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期中试卷讲评课、期末复习研讨课等活动,以上活动均以听评课形式开展。

12.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校际合作。

本学期学校将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参加送课下乡活动,教研室、师训科、烟台市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和业务能力,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3.抓好校级优质课评选。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增加优质课教师的示范课次数,带动全校授课质量上新台阶。

14.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

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及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其中至少有4节思政课),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三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评课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并保留完整记录。

15.开展学科大教研、大讨论活动。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作业教研,全方位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科大教研活动设立学科大教研备课组长,定时间,定教研主题,进一步提高本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

六、教研活动的要求:

1.教研组长在教导处领导下,对本组教研活动负全面责任。

要认真做好教研活动计划的制订,按时、保质保量开展教研活动,整理活动成果。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总结、有交流。

2.开展自主合作型课堂达标课堂优质课活动。

积极开展达标课堂优质课活动,采取点—面—点—面模式,大力推行《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方案落实。

3.教研活动要务实过程,讲求实效。

教研组切实发挥作用,按照计划组织好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活动,组织好教改体会的交流活动。

4.教师听课记录详实、规范,用红色笔完成边评和总评。总评必须有:优点、缺点、建议等项目。

5.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活动中,要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6.作好教师培训工作。

每位教师做到“五会”;一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二会思考,能根据学科实际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三会应用,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四会研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五会表达,有沟通的能力。

7.教研活动中,学校领导必须深入教研组,全程参与教研活动,给老师们树立榜样。

七、辛庄学校初中部教研活动日程安排:

语文组:

第一学期:刘慧燕  冯桂章  王建英 刘永娟

第二学期:刘永娟  王建英  王兰瑞 刘慧燕

数学组:

第一学期:王淑玲  朱  军   杨秀艳  王艳妮

第二学期:王瑜莎  刘军利   孙  健     

英语组:

第一学期: 王雪玲  刘锦玲  刘晓娜

第二学期: 宋世军  王晓燕  刘晓娜

理化生组:

第一学期:姜跃先 刘晓林 孙  妍 王福丽

第二学期:王慧英 张长庚 马俊丽 赵忠鹏

史地政组:

第一学期:王雪玲 郭广周 隋斌培 李靖 韩涛 

第二学期:曲小燕 王秀平 王海娟  徐翠云

音体美信息:

第一学期:吴洪九  盛飞章  邢照雷     

第二学期:王学义  姜  斌  曲  峰  王新泉

安全教研组:

第一学期: 王雪玲 徐翠云 韩涛

第二学期: 张长庚 王秀平

八、辛庄学校初中部各教研组领导名单:

语文:刘慧燕 数学组:王艳妮 英语组:宋世军

理化生:赵忠鹏  史地政:韩涛、隋斌培 

音体美信息:王学义

安全:宋世军

九、辛庄学校初中部教研组长名单:

语文教研组:刘永娟    数学教研组:朱军    

英语教研组:刘晓娜    理化生教研组:张长庚   

史地政教研组:郭广周  音体美信息技术:曲峰

地方教研组:王艳妮    安全教研组:王瑜莎

十、辛庄学校初中部学科大教研组长名单:

语文教研组:刘永娟    数学教研组:刘军利    

英语教研组:刘晓娜    物理教研组:张长庚

化学教研组:王慧英    生物教研组:姜跃先

历史教研组:徐翠云    地理教研组:曲小燕

政治教研组:李靖

十一、辛庄学校初中部学科大集备活动安排

周一:上午第二节:语文   下午第二节:数学

周二:上午第二节:英语   下午第二节:物理

周三:上午第二节:化学   下午第二节:生物

周四:上午第二节:道法   下午第二节:历史

周五:上午第二节:地理

十二、各级部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安排:

与学科大集备合并,时间同第十一款

十三、辛庄学校初中部各组教研活动安排

见各教研组教研活动安排

十四、辛庄学校校级教研活动安排

另行安排。

 


                                                                                                                                                                                                                                        2025年2月

 
 
 
 
 
 
 
 
 
 
 
 
 
 
 
 
 
附件1:《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必备的品格和必须具有的关键能力。它是一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坚实的基础。

一、理念提升,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实质。

1.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是健康的身心,二是良好的品格,三是关键的能力。

2.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把握。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具备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3.对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的理解。

抓住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把握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才能全面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二、反思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两个问题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割裂的问题。

现实中“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只剩“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未能充分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被虚化。核心素养有助于重新审视“三维目标”的整合问题,提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转型的依据。    

(二)课堂评价过分关注碎片化,不利于学生素养形成。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则可以打破当前考试和评价指向单一的状况,倡导通过创设整合性的、情景化的的真实任务,关注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提出和形成问题,发现、收集和利用信息,权衡不同方案,产生新想法或发现新途径来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和他人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 

三、努力探索,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策略。

1.基于知识的横向联系的整体化教学。

现实中的教学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许多碎片化知识,为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整合,采取单元式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基于知识纵向联系的主题化教学。

整体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大知识观,由这个大的知识观产生的大的教学观,就是主题式教学方式,以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3.基于知识横纵联系的问题化教学。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  

4.基于学生差异化需求的分层教学。

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5.基于迁移能力形成的情景化教学。

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2025年2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