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底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为响应 “开展全民阅读”的号召,构建学习型学校,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工程,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拟定栖霞市实验小学读书工程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学习型学校为导向,以阅读课堂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以构建阅读课程为载体,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读书文化,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师生的读书习惯,丰厚师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倡导的理念:以读书的厚度和广度奠基人生的高度
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工作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让读书引领师生成长,让读书成为学校文化,让读书影响家庭文化,进一步提升师生、家长的人文素养,提升学校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努力建设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读书品牌学校。
(二)具体目标
1.创建书香校园。营造翰墨飘香、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提升师生素养。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搭建师生成长的平台,让读书引领师生成长: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创建书香家庭。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共读”等读书活动,将读书活动拓展延伸、影响辐射到家庭。让家长爱读书、会读书,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从而带动家庭、社区读书活动的蓬勃开展,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校读书工程的社会效益。
(三)学段目标:
一、二年级:喜欢读书。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热爱读书。学会默读、略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诵读优秀诗文,学习体验情感,展开想象。主动积累优美语言。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年级:学会读书。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交流读书感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收集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诵读优秀诗文,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三、行动规划
(一)教师读书活动
1.总体要求
(教师“五个一”行动)
(1)每月读一本刊物;
(2)每月精读一本书;
(3)每学期上一节好课;
(4)每学期交一篇高质量的读书感悟;
(5)每学期写一本有内涵的读书随笔
2.具体要求
(1)制定读书计划
全体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选定自己阅读的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
(2)优化读书环境
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一本精美的读书随笔。(分摘记和感悟两部分,摘记不少于7000字,感悟不少于3000字。)
学校实行“好书赠阅”活动,为教师平时阅读提供条件。(每学期学校为教师购买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刊物;每年寒暑假学校向每位教师赠送一本自主选择的书籍。)
阅览室配备一定数量的教育刊物,并适时补充书籍的数量和种类,全天向教师开放,保证教师随时借阅。
继续实行学校制定的“买好书报销制度”、“好书推荐制度”。如我们推荐的《学习与研究》刊物、学校为教师提供读书目录、赠书等。
(3)搭建读书平台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
每学期“共读一本好书”活动。在教师自主选择阅读书籍的基础上,开展全校教师共读一本好书的活动,通过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沙龙等活动,为教师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在校内形成争创学习型教师的读书氛围。
每月“读书沙龙”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每月一次的“读书沙龙”交流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收获,优秀交流材料期末上交,汇编成册。
“读书月”活动。学校确立4月为“读书月”。读书月期间学校将举行读书交流汇报活动、读书演讲比赛、读书随笔展评、读书感悟评选、图书漂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
每天诵读古诗词、经典诗文活动。倡导全体教师每天清晨上课前十分钟与学生一起背诵。每学期背诵古诗文20首(篇),争取五年背诵不少于200首(篇)。
学校《桃李园》、《教科研动态》、学校网站开辟“读书专栏”。定期刊发教师优秀的读书随笔、读书感悟,并及时推荐到省市级刊物发表,每学期以级部为单位结集出版读书随笔集《读与思》。
开展每月“读书人物”评选活动。“读书人物”从学校、级部、教研组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推荐评选产生,学校通过读书宣传栏、校报、广播等展示、宣传读书人物及其事迹,并给予赠书奖励。
(二)学生读书活动
1.创设读书氛围,激发浓厚读书兴趣。
(1)学校广播每天早晨(7:30-7:45)播放经典诵读内容,让学生步入校门开始就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牟晓华、林文华负责,列出计划)
(2)开展“图书交换”活动,定期更新班级图书的种类,拓宽书源,使学生有机会读到更多的书籍。级部主任负责制定级部读书漂流计划,按计划每月组织同年级各班级间互相调换图书角的图书进行阅读,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和使用率,最大化共享班级图书角图书资源。
(3)上好每周阅读课:每周阅读课由语文教师负责,主要落实三个“一”,即读好一本书——师生携手共读一本书,读完、读懂;做好一件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班级图书角图书、各年级指定的阅读书目及语文自读课本。高年级要指导学生学会写批注、写读后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树好一榜样——在班级中树立读书好榜样,实践一种读书精神。阅读课主要进行阅读指导、读书汇报交流(间周进行)。活动中的优秀习作推荐教导处在高年级挑选部分读书小明星成立“学代会”,负责督促检查各班级阅读课开展情况。检查结果按比例列入级部和教研组考核。
(4)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开设“读书俱乐部”栏目,读书中优秀习作推荐参加学校广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读书成果展示主题墙饰”,为学生提供展示读书活动成果的空间。主题墙饰要融知识性与趣味性、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内容可涵盖读书手抄报、书签、新书推荐卡、读书感言、读书明星榜等方面内容。墙饰设计要画面新颖、布局合理、整体协调、富有美感,并做到定期更换。
2.开展读书活动,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1)开展读书月活动。每年四月围绕读书学校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图书交换、好书推荐、读书讲坛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展示读书成果,推出读书典型。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浓郁校园读书氛围。
(2)开展读书主题系列活动。各年级依据学生特点确定读书主题,每月至少有计划地开展一次经典诵读、读书演讲、读书征文、读书知识比赛等读书活动。
(3)开展读书考级活动。根据年级特点及要求,拟定统一考级要求,采取自主报名,教师或家长推荐,级部教研组检测方式,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考级活动。对于达标学生,授予不同级别“读书小明星”称号。学校将统一制作、颁发不同的奖章以资鼓励。
(4)各班开展“一诵四读”活动。“一诵”即每课前十分钟的古诗文、名言格言、美文背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四读”(即早读、课间读、师生读、亲子读),“早读”时间为学生到校后到预备铃前;“课间读”是一切可利用的课间时间,每天坚持至少20分钟的阅读;“师生读” 时间是每周一节阅读课师生共读。在阅读指导上,重点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亲子读”时间就是号召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一起读书、交流。学校统一下发致家长一封读书倡议信,各语文教研组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统一制定读书考级目录、制作课外阅读记录反馈表、建立亲子读书卡,请家长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并及时评价。
(5)每年六一各班级结集出版一期学生优秀习作集,学年初开始语文老师每周及时积累学生优秀习作,做好习作集的相关准备工作,五月中旬排好版上交教导处,以便及时印刷。
(6)开展读书评选活动。每月开展“读书明星”评选,与读书考级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展示学生读书成果,学期末召开表彰大会,大力宣传表彰“读书明星”。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刘俊
副组长:周少霞
组员:牟效华、孙丽娜、李冬梅、杨晓华、牟晓华、孙雁、刘小丽、祝永德、隋志霞、郝玉群、史学娜、李海霞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负责书籍的选购与调配。
3.组织读书活动的开展,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4.组织每学期读书工作总结表彰活动。
(二)建立长效机制
1.进行科学规划。拟定学校读书工程五年规划,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班级要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规划班级读书活动,制定有效措施,保证读书质量;每位教师要结合个人实际,制定教师个人读书活动计划。
2.保证全员参与。新学期开学典礼召开读书工程动员大会,充分利用家长读书交流会,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广泛宣传读书的意义,动员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参与。通过活动的开展,带动师生和家长广泛参与。
3.强化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将读书活动纳入常规管理之中,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过程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落实奖惩措施,保证各项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4.完善激励机制。开展“读书明星”、“读书人物”、“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利用重大节日集会进行隆重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同时将读书工程开展情况纳入级部、教研组、教师工作考核,充分调动师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活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