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发展规划】栖霞市苏家店中学教育教学专项发展规划

日期:2025-03-03     

字号:

学校聚焦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倡导幸福教育、共建幸福家园”为办学理念,铸就了“质朴守正”的校风。在“厚德雅行”校训引导下,形成了“敬业、乐学、求真”的教风和“善思、博学、创新”的学风。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培养的学生于2019年中考获得栖霞市第一名,2021年中考获得栖霞市第一名。

一、基础教育发展规划

1.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学校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依托,落实管理责任制,用制度管理学校。学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由全校教职员工对学校各项制度提意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研讨,组织教职工代表讨论制定了《苏家店中学教职工考核方案》、《中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及管理办法》、《苏家店中学名师、名班主任考核实施意见》等制度方案等,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后通过,成为学校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有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2.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理念先行谋发展,精细管理显成效。学校实行校级领导包级部,中层干部包班级制度,层层压实责任。学校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完善集体教研制度,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整、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落实及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校本化实施方式。教师教风踏实严谨,勤于钻研蔚然成风。在今年的中考和抽考中,学校教学成绩取得新的突破,初四年级各学科平均成绩总分位于全市第三名,初三年级各学科平均成绩总分位于全市第二名。

3.教师团队良性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建设,倡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形成“志于教、勤于教、善于教、精于教”的专业发展途径。学校师资队伍得到长足发展,教师团队的成长呈现出合理化、梯队化的良性发展趋势,针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开展“一带一青蓝工程”活动,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适应岗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管理和一线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成长显著,各学科均有年轻教师挑大梁,同时学校加快大循环力度,让更多的教师得到锻炼和成长。

4.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学校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备,校改建设早已完成,校园绿化达标,音体美等设施配备基本到位。学校组织教师参与各学科的教学素材库、试题库、学习软件包、校本练习等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职员工备课、教学、办公、管理的网络化。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设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特色教学有声有色

学校积极开展特色社团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成就感。逐步建立并完善多彩实践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六七年级的同学每个周星期五下午第一二节课实行走班上课,目前已开设衍纸、丝网花、创意手工、彩泥工坊等手工制作类课程;中草药种植、蔬菜种植、庄稼种植等种植类课程;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类课程、书法、阅读与写作等素养提升类课程。

二、特色教育发展规划

(一)核心理念

围绕“幸福教育”主题,围绕“常规为本,课改引路,提质增效”的教学工作思路,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细化、内化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德育工作中文化育人功能和环境熏陶作用。

(二)发展目标

1.学校办学目标

学校办学目标是质量兴校、以德立校、特色办校,建设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质量提高、人文特色凸显的特色学校。

2.学生发展目标

学校育人目标是“坚持‘厚德、乐学’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生”。

3.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具有责任意识、创新勇气、好学精神、善于合作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特色项目

学校聚焦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特色创建项目为载体,以课程领导力提升为核心,以开展多方向教育提升学校特色为抓手,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

1.建设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通过整合学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建设校内外劳动基地,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与实施,初步构建形成了具有农村初中学校特色的“1234”劳动教育模式,践行“以劳修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理念。“1234”劳动教育模式的“1”是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课程引领,开发主题课程,保障好劳动课时,每周固定开设一节劳动课;“2”是创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依托两处基地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提供场所;“3”是健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4”是通过“主题活动、特色发展、资源整合、评价激励”四种方式,探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2. 高标准建设书香校园

学校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举办校园诗歌节、读书节等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提升文化品位。进一步规范“我爱记古诗比赛”、“青春诗歌创作”、“我与经典同行”、“腹有诗书气自华”等比赛,提升学生文化品位与人文素养。继2021和2022年我校分别被栖霞市教育和体育局、烟台市教育局授予“书香校园”荣誉称号后,学校将继续高标准进行书香校园建设,逐步形成“书香育人”的整体办学特色。

3.进行学生习惯养成实践探索

在持续完善各种制度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开展学生习惯养成实践探索。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开展了5·15学习习惯培养活动,即利用每天的五个15分钟,统一安排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学习能力培养和总结反思训练。包括每天起床后到早自习前15分钟的英语听力及默写训练、每天上午上课前15分钟的集体诵读、每天中午午睡前15分钟的书写训练、每天晚自习前15分钟的数学错题及典型题整理及掌握和每天晚睡前15分钟的学习反思,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开展系列特色活动

通过生命教育(自救互救、安全法制)、 人文滋养(民俗节庆、国学经典)、 仪式成长(生涯指导、公民意识)、综合实践(经典诵读、研学课程)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拥有丰富的心智生活,成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充满人文情怀的人。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将劳技课程与“传承中华经典 培育人文素养”校本德育课程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技能、观念和态度的培养;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劳动服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