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卫生院--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

日期:2025-03-20     

字号:

一、节气特点: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3月20日或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均分,天地间阴阳达到短暂平衡。此后,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草木萌芽,自然界呈现“阳长阴消”的特点。 

中医认为,春分时节人体气血运行与自然相应,肝气渐旺,脾胃功能易受肝气影响。此时气候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大,容易出现“倒春寒”,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外邪侵袭。

二、饮食特点:

1. 省酸增甘,健脾养肝

春分时节肝气旺盛,中医主张“省酸增甘”,即减少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的摄入,适当增加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蜂蜜),以健脾益气,调和肝脾。甘味能缓和中焦,防止肝气过旺克伐脾胃。 

2. 时令蔬菜,升发阳气

春季阳气升发,饮食宜选择新鲜芽菜和绿色蔬菜,如荠菜、香椿、春笋、菠菜等。这类食物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疏肝理气、清解郁热。例如: 

(1)香椿炒蛋:香椿性温,能健胃理气,搭配鸡蛋补充优质蛋白。 

(2)荠菜豆腐汤:荠菜清热利湿,豆腐滋阴润燥,适合春季虚火偏旺者。 

3. 平补为主,忌大热大寒 

春分饮食宜“平补”,避免过度进补或贪食寒凉。可适当食用枸杞、百合、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材,或搭配茯苓、薏米健脾祛湿。推荐粥品: 

(1)山药红枣粥:山药健脾,红枣补血,适合气血不足者。 

(2)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缓解春困。

三、中医养生保健要点:


1. 起居调养:夜卧早起,防风防寒

春分后昼长夜短,可适当“晚睡早起”(晚睡不晚于23点),以顺应阳气升发。穿衣遵循“下厚上薄”原则,重点护住腰腹和下肢,避免寒从脚起。 

2. 运动养生:舒展筋骨,调和气血

春季宜进行舒缓的户外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帮助疏泄肝气、畅通经络。推荐动作: 

(1)伸懒腰:拉伸肝胆经,缓解疲劳。 

(2)梳头百遍:用木梳从额头向脑后梳理,刺激头部穴位,升发阳气。 

3. 情志调摄:戒怒戒躁,保持平和

肝主情志,春分易出现情绪波动、烦躁易怒。可多听舒缓音乐,练习深呼吸或冥想,或通过踏青、赏花疏解压力。 

4. 穴位保健:疏肝健脾,提升正气

(1)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常按揉可疏肝解郁。 

(2)足三里(膝盖外下方四横指处):艾灸或按压,增强脾胃功能。 

(3)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搓热后艾灸,提升阳气,预防感冒。

四、中医养生小贴士:

防过敏:春季花粉增多,过敏体质者外出佩戴口罩,避免接触过敏原。  

(1)防上火:若出现口苦、咽干,可用菊花、决明子泡茶代饮。 

(2)防春困:适度午休(20-30分钟),避免久坐,多晒太阳补充阳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