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高血压科普小知识

日期:2025-03-18     

字号:

一、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危害

1.对心脏的影响

高血压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因为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将血液泵到全身。长期下来,心脏的左心室会逐渐肥厚。就像一个长期负重的肌肉会变得更强壮一样,左心室壁变厚,但这种肥厚并不是好事。它会使心脏的舒张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心脏在舒张时不能很好地放松,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引发心力衰竭。

高血压还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冠状动脉是为心脏自身提供血液的血管,高血压会使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胆固醇等物质更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当斑块破裂时,会引发血栓形成,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梗死。

2.对大脑的影响

高血压是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出血是因为高血压使得脑内的小动脉壁承受的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血管壁会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而脑梗死则是因为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流变慢,血液中的成分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

3.对肾脏的影响

肾脏的血管也会受到高血压的损害。肾脏是由许多细小的血管组成的,这些血管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血管硬化、狭窄,导致肾脏的血液供应不足。长期下去,肾脏的滤过功能会下降,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4.对眼睛的影响

眼底的血管同样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会导致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血管壁变厚,管腔变窄。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等病变,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三、高血压的常见症状

1.头痛

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常发生在额部、后枕部或两侧太阳穴。这是因为血压升高,血管扩张,刺激血管周围的神经末梢而引起的疼痛。

2.头晕

患者会感觉头部昏沉,有旋转感或者站立不稳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血压升高导致脑部供血供氧出现异常,大脑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3.耳鸣

可能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这是因为高血压使内耳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内耳的神经和感受器功能出现障碍。

2.心悸

患者会感觉心跳加快、心慌。这是因为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心脏的节律也会出现异常。

3.鼻出血

这在一些血压急剧升高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因为鼻腔内的血管比较脆弱,血压升高时,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4.肢体麻木

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导致脑部血管病变,脑组织供血不足,神经传导受到影响,导致肢体出现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容易被忽视。

四、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1.饮食方面

减少盐的摄入: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过多的盐会使体内钠离子过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使血压升高。像腌制食品(咸菜、咸肉等)、加工食品(方便面、火腿肠等)都含有大量的盐,应该尽量少吃。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钾、镁等矿物质。钾可以帮助钠从体内排出,降低血压;镁可以改善血管弹性。例如,香蕉富含钾,菠菜富含镁,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300 - 500克)和水果(200 - 350克)对预防高血压很有帮助。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奶油等)和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人造奶油、油炸食品等)的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影响血压。可以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

2.运动方面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天快走30分钟,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 - 120步左右。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降低血压。

力量训练: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比如每周进行2 - 3次的抗阻训练,包括举哑铃、俯卧撑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因为过度用力会使血压急剧升高。

3.生活方式方面

戒烟限酒: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酒精摄入过多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大量饮酒后,血压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波动。如果饮酒,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使身体分泌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不足会使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导致血压升高。睡前可以泡个热水澡或者喝杯热牛奶来帮助入睡。

五、高血压患者的生活管理

1..定期监测血压

患者应该在家中备有血压计,每天定时测量血压。一般建议在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测量一次。测量血压时要保持安静,坐姿端正,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记录血压数值,以便医生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合理用药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者停药。有些患者可能会觉得血压正常了就不用吃药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血压的正常可能是药物控制的结果,一旦停药,血压可能会再次升高。而且不同的降压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患者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利尿剂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和水,降低血容量;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

3.定期体检

除了监测血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等)、眼底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发现高血压对身体其他器官的损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