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赵福杰校长为组长的消防安全管理小组,李雅婷校长任副组长,彭清云主任、宋野任组员
二、工作职责
(一)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防设施的检查内容和要求,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的要求。
1.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2.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齐全、完好;
3.不得影响防火门、室内消火栓、灭火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4.应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需要维修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按照相关标准定期检查、检测消防设施,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5.自动消防设施应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6.每个班级应设置醒目的消防设施、器材、出口等消防安全标志。
(二)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
1.燃气、电气设备管管理应明确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采购电气、电热设备,应选用合格产品,并符合安全标准的要求;
3.燃气管路、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店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员操作;
4.不得随意改动燃气管路,不得随意乱接电线,擅自增加用电设备;
5.燃气、电器设备周围应与可燃物保持0.5m以上的间距;
6.对燃气管路、设备及电气线路、设备应定期检查、检测,严禁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
三、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1.加强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校教职工、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安全教育课等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方面的安全教育,充分认识火灾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全校安全。
2.进一步落实安全防火目标责任制,细致到本校各个部门,每个重要部位都要有专人负责,使每位教师都能知道在消防安全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
3.加强日常监控力度,每天有常规检查,每周有一次重点检查,每月有到二次行政参与的抽查,检查有记录,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并复查,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
4.如有火情发生,火灾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迅速组织义务消防人员实施抢险救灾。按下列程序操作:一是迅速拨打119报警,说明起火地点和起火原因。二是断开电源,打开所有的消防应急照明通道,取灭火器,拔出插销:组织有关人员控制火势蔓延。同时向教育局报告火情。三是紧急疏散人员,并做好抢救火情围困人员,处置危险物品,保护档案,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消防人员来到起火地点后,学校组织有关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并保护好现场。最后协助公安消防做好事故的调查和报告。
5.处在失火现场的教职工,立即组织力量参与抢救,指派人员及时报警。组织师生疏散。疏散时要注意不要惊慌,有组织的疏散。逃生时要防止火场浓烟呛人,可利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方法,也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四、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1.所有员工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并进行考试,培训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份和十一月份,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消防法律法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单位配备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引导顾客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2.宣传教育培训的形式采取单位与部门、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单位对新招入人员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培训内容与年度培训内容相同,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4.单位对所组织的培训时间、内容及接受培训人员进行认真详细的记录并存档备查。
5.学校内通过张贴图画、LED屏等积极向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常识。
四、消防安全巡查制度
1.及时检查安全隐患,更换老化电线,消除安全隐患。
2.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消防知识,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3.不定期向学生传授简单、基础的消防安全知识。
4.及时更换破旧的消防器材。
5.注意厨房用火的安全管理工作。
6.节假日实行人员值班制度。
7.实行专人专项管理制度。
四、其他事项
1.成立义务消防队。安全主任担任消防队队长,各主班教师、教导主任、保健医生、食堂主厨、保安员为消防队队员。
2.认真落实消防安全预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火场逃生预案的演练。
3.在课室、活动室、仓库、办公室、厨房等场所配足灭火器。各楼层各类消防设施、器材要完备,确保消防设施能用、每位教职工会正确使用消防设施。
4.各门厅、走廊、楼梯等消防通道必须畅通无阻,设立明显的人员疏散平面图标记牌、安全出口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