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丨你以为的“小酌怡情”,可能正在毁掉你的生活

日期:2025-03-13     

字号:

  在朋友聚会、工作应酬、家庭聚餐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话:“每天一杯红酒软化血管”“少喝点儿不碍事”……这些“酒桌文化”看似温情,实则暗藏“杀”机。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全球每年约300万人因饮酒死亡,这个数字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倍以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酒精依赖患病率已达2.0%,相当于每50人中就有1人深陷酒瘾而无法自拔。

  酒精依赖:从“解压”到“失控”的陷阱

  酒瘾患者几乎都有相同的饮酒经历,可能最初只是每晚喝两罐啤酒放松,但工作压力增大或其他原因,逐渐增加了饮酒的次数和数量,最后越喝越多、越喝越频繁。之后,患者会发现自己不喝酒就手抖、失眠,会因为藏酒、喝酒问题与家人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做出一些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行为。医学上将这种变化称之为“耐受性增强”,也就是大脑长期接触酒精后,会逐渐适应其作用,导致需要更多酒精才能达到相同的放松效果,就像长期听噪音的人对声音敏感度下降一样。

  酒精依赖的3个危险信号

  1. “不喝难受”:出现手抖、心慌、烦躁等戒断反应。

  2. “越喝越多”:从每周1次到每天必喝,酒量翻倍增长。

  3. “失控优先”:为喝酒推掉重要工作,甚至酒后驾车。

  看不见的伤害链:从细胞到社会的全面崩塌

  1. 器官的“慢性中毒”

  肝脏:酒精代谢就像让工厂24小时超负荷运转。长期酗酒者中,90%会得脂肪肝,1/3发展为肝硬化。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喝半斤白酒,肝脏需要连续工作6小时才能代谢完。

  大脑:酒精会破坏神经细胞膜的结构,如同长期浸泡在酸性液体中的金属逐渐被腐蚀。长期饮酒者的脑容量平均萎缩15%,记忆力和判断力明显下降。

  心脏: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会像吹胀的气球一样松软无力,连爬楼梯都可能猝死。

  2. 心理的“黑暗旋涡”

  酗酒者的抑郁症发病率是常人的3倍。酒精会“劫持”大脑的快乐系统——原本需要努力获得的成就感(如工作晋升),现在一杯酒就能让多巴胺飙升,这种“作弊式快乐”会让人逐渐对生活失去兴趣。

  3. 社会的“隐形炸弹”

  研究显示,酗酒者离婚率比普通人群高4倍,长期饮酒者工作效率下降40%,工伤风险增加50%,我国每年约8万起交通事故与酒驾相关。

  戒酒不靠意志力,科学方法才能救命

  “突然戒酒不伤身体”是最大的谎言,重度依赖者突然停酒可能引发癫痫、谵妄等致命戒断反应,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

  科学戒断四步法:

  1. 承认问题:记录每日饮酒量,用手机App(如“清醒圈”)监测进度。

  2. 医学干预: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纳曲酮(一种阻断酒精快感信号的药物),同时配合维生素B族修复受损神经。

  3. 心理重建:参加戒酒互助会,用运动、绘画等健康方式替代饮酒。

  4. 家庭支持:家人不要说“你怎么又喝了”,而是要表达“我们一起想办法”,用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帮助患者戒掉酒瘾。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给每个人的“护身符”

  1. 拒绝第一口诱惑:青少年时期开始饮酒者,依赖风险是成人的5倍。

  2. 看懂酒标真相:一瓶500ml啤酒≈20克酒精,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不超过15克(女性减半)。

  3. 创造无酒环境:用花果茶、气泡水替代酒桌饮品,朋友聚会、工作应酬、家庭聚餐设立“无酒精日”等。

  你的身体,比任何酒局都值得珍惜

  国际戒酒协会统计显示,科学戒酒者的5年成功率可达60%。正如一位康复者所说:“清醒后才发现,生活远比酒精带来的虚假快乐更值得珍惜”。酒精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它只是问题的放大器。当你放下酒杯,才会真正看到生活的颜色。

  那从今天起,不妨做个实验:把买酒的钱存进“健康账户”,一个月后你会发现,你收获了更清醒的头脑、更柔软的肝脏,和一个能真正掌控人生的自己。

  本期专家: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高中德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东省残疾人康复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烟台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烟台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睡眠障碍、酒依赖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与康复。承担烟台市级课题1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2025年3月13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