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小学2024-2025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5-03-10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研室工作要点和考核要点,围绕本年度学校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备课组建设,提升备课实效。

集体备课的有效组织(备课内容、备课组织形式、备课评价方式等);工作细化,过程性与实效性的管理;备课质量的提升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聚焦深度教学和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依据教研室下发的《深度课堂评价标准》建立适合本校本学科的《深度课堂评价标准》,对标上课、对标听评课,推进课堂优质、高效。

3.继续进行作业改革的探索,使作业体现时效性。

把好“控制总量,降低难度,优化设计,提高效率”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作业开放性和选择性,教师要批阅及时、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本学期要实行隔周作业抽查,检查作业的书写、批改等,坚决做到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打印作业。

4.校园文化建设:读书工程、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兴趣小组、积极践行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全学科德育模式研究。

深化语文学科单元整合拓展阅读,营造读书氛围,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多样性(班级读书分享会、课本剧、整本书阅读、书香家庭评比、演讲、朗诵和书法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图书角作用,通过捐赠、交换、学校图书等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阅读图书,制定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合理利用早读、午读时间,采用领读、范读等多种方式,有效跟进指导,使校园充满文化气息。学校还将进行学生征文、朗读、演讲等比赛活动,推动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丰富校园文体活动,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本学期要继续开展好全校性的兴趣小组活动,以尊重个性,培养特长为目标,组织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发展,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齐、开足和开好。学期结束之前以成果汇报为评价方式,纳入教师考核。

5.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管理,重点落实依规办学,教师按课表上课,继续杜绝教辅进校园等违规行为、体罚变相体罚、作业量、托管、(满意度调查中的相关问题)

开齐开足开好学科课程,调整、审核、安排全校教师课表和班级课表安排。

6.音体美学科教学管理细化:结合艺体中心对学生体能测试和音乐美术学科的测评要求,开展学科活动和常规训练,同时分管领导要积极参与平日教研、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促进音体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7.做好学籍管理和控辍保学、小升初工作。迎接省级随班就读示范校的验收工作,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随班就读和资源教室的资料准备工作。

8.重视并做好教学工作中常态防疫工作,切实加强教学工作的安全管理,确保无教学事故。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继续规范国家课程的落实。严格执行课程实施标准,保障孩子们的权益不受侵犯。加大对音、体、美、微、心理等课程的管控力度,规范课堂教学,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继续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通过社团小组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全校性的活动主题和学科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开展好综合实践课程和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通过榜样带动、问题反馈、专题研讨等方式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努力挖潜学生的多元智能。

3.提升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水平。继续加强体育、艺术、国学等课程的研发和落实力度,使校本课程能作为学校课程的有力补充。探索大课间和体育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内容,丰富艺体“2+1”项目,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4.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提倡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二)规范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 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反馈与整改

教学常规实行日检查制度,由教务处牵头,每天由学校常规检查小组对早读、课间衔接、课堂常规等各项常规进行检查。每天的检查在学校教师群里公告,树立典型、对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反馈并限期整改,检查结果记入教师考核。

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方面本学期重点排查教辅材料、调课、有无特殊座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课前准备等。

2.加强学校规章制度执行力度。

学校成立由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的教学常规检查组织,不定期地抽查各学科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改进。

3.突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本学期将继续和政教处联手,狠抓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加强对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指导和管理。

4.重视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理论学习和外出观摩,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听课教师回来必须上模仿课、移植课,多渠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教师中开展“传帮带”的结对子活动,实现以“老”带“新”。本学期定期在教研组和全校老师中举办各项微课、录播及学科业务培训,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校各级优质课竞赛,各学科论文、案例、课件制作比赛,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5.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月月清。

通过听评课、日常作业的反馈,要求各年级组整理出每单元错题、建立习题库,经常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6.监控学科能力水平的提升。

语文、数学、英语按需组织学科能力竞赛活动。

语文:写字、听记、阅读、朗读;

数学:口算、计算;

英语:书写、单词大王。

教务处将采取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不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跟踪学科技能的训练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反馈。

(三)继续深化体、卫、艺术教育,加强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1.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积极开展学校少年宫及学生兴趣小组活动。

根据教师构成情况及专业特长,开设相应的兴趣小组。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考核、重实效。积极组织参加有关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能力。探索大课间和体育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内容,丰富艺体“2+1”项目,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2.重视体卫艺术、信息技术教育。体育方面,坚持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努力培养学生多样的艺术素质,积极做好区教研室对学生能力培养情况的质量考察。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好音美课程,制定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使学生和家长齐重视艺术素质测评结果。

3.认真落实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活动课程。充分利用家委会资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级部为单位设计好主题,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活动课,有计划、有内容、有落实,有专人指导,使学生通过亲身劳动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的生活感知与直接认识,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知行合一,发挥劳动育人功能,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五)抓好安全教育课,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认真上好安全教育课,有计划,有记录,学校有检查,有总结。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与环境教育间周进行,班会课中间周进行卫生与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班级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实施。

(六)加强心育家教工作,切实提升协同育人服务能力

1.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主题教研、项目培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突出问题导向,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防控、应急援助等相关工作。

2.扎实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开展主题教研、课题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逐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