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脂肪肝,不是中年大叔才会的吗?怎么会找上孩子?

日期:2025-02-05     

字号:

每年春节期间,孩子们放肆吃喝玩乐,假期结束一看:教室里多出了不少“小胖墩”。这一路飙升的体重,埋下了不少健康隐患。去年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期间,做CT检查发现不少儿童患有“脂肪肝”,有些是中度甚至重度脂肪肝,进行肝功、血脂检查后,不仅转氨酶高,还常有血脂升高、血糖异常,而且指标出现增高的孩子,不在少数,最后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不是中年大叔才会的吗?怎么会找上孩子?为什么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孩子会有脂肪肝呢?

什么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过度脂肪蓄积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病,与肥胖密切相关,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肝脏慢性脂肪变性,累计5%以上肝脏细胞,除外饮酒及其他明确致病因素导致肝脏慢性脂肪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这种疾病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我国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约为3.4%,在超重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率可高达42.39%。   目前超重肥胖儿童的发病率大约为18%,就是说每5个孩子里就有1个是“小胖子”而这些胖孩子中,每3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儿童脂肪肝如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展成肝炎甚至肝硬化,同时营养过剩也会导致“三高”,给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负担。

为何会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因素包括:家庭遗传因素、肥胖、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紊乱、糖脂代谢紊乱,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等,其中肥胖儿童、男童,以及合并糖尿病前期、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垂体功能减退的孩子有更大的患病风险。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什么表现?

一般起病隐匿,大多数发生在肥胖儿童中,多数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有些患病儿童有时会感到右上腹不适,全身倦怠,食欲减低、恶心、呕吐、腹胀,非常容易与胃肠道疾病相混淆。有一部分患儿患有黑棘皮病,这也是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表现为腋下、大腿内侧明显变黑,还有些厚实,表皮粗糙不平。

瘦孩子不会脂肪肝吗?

不一定,因为有些孩子看起来瘦,实际上是“隐形胖”。他们由于偏食、厌食,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饮食中缺乏B族维生素,使得肝脏内的脂肪代谢发生障碍,造成脂肪积聚在肝脏里,形成了脂肪肝。

改变生活方式,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线干预方案。家长要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

目前没有针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的药物。加强健康宣教,改变生活方式,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线干预方案。儿童自控力不足,家长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引导和监督。

具体包括:

01地中海饮食。强调水果、蔬菜、全谷物、鱼类、坚果和橄榄油,提供丰富的纤维、健康脂肪和营养素,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02低油低糖低盐饮食。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摄入。摄入过多的糖分可以转化成脂肪,强调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高盐饮食容易导致主食摄入过多,肾脏负担加重、高血压等,还会影响脂肪代谢。

03控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可能会转变为糖,要避免过量摄入蛋白质。

04注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硒等。

05多运动,控制体重。培养儿童长期有规律的运动习惯,注意调动儿童的兴趣性和积极性。运动方式建议选择既增加能量消耗又容易坚持的有氧运动项目,如跳绳、游泳、打球、慢跑、快走、上下楼梯、骑自行车、登山等;也可采用力量运动和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如哑铃、杠铃、沙袋及机械等,柔韧性训练包括各种伸展性活动。坚持每天不少于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至少5天。

06减少静态活动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和(或)电脑时间每周不超过2 小时。

07如果出现肝功能损害,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需护肝治疗。

08并发症治疗,很多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儿童都合并有肥胖,部分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等问题,需正规随访及治疗。

09每年至少进行1次随访,监测疾病相关指标,同时,每月监测患儿体重及身高,及时调整饮食运动方案。

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儿童期的肥胖及健康障碍可延续至成人,增加成年期代谢综合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重视儿童肥胖、把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扼杀在摇篮里,让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